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7节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2)

2020年2月19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一、是从甲骨文上刻有各种凤字,到易经上“有凤来仪”时代,也即是在文字上还无定形,而在佩玉上如大鹫,在铜器花纹上如孔雀时代。值得注意是这时妇人发簪上,也已经使用了凤凰。可知一面是祯祥,一面又起始和男女爱情有了一定联系。

二、是《诗经》上有“凤凰于飞”、孔子有“凤鸟不至”、楚辞有“鸾鸟凤凰,日已远兮”、故事中有“吹箫引凤”传说成熟时期。也即是真凤凰证明已少有人见到,而在造型艺术中,却产生了金村式秀美无匹的雕玉佩饰,和长沙漆器凤纹图案,以及金银错器、青铜镜子上各种秀美活泼云凤图案时期。

三、由传世伪托“师旷禽经”对于凤凰的描写,重新把凤凰当成国家祥瑞之一来看待,附会政治,并影响到宫廷艺术,见于帝王年代则有“天凤”、“五凤”、“凤凰”,见于造型艺术,先成为五瑞之一,又转化为朱雀,代表了南方,和青龙、白虎、玄武象征四方四神。在建筑上则有朱雀阙,瓦当上出现朱雀瓦。即一般大型建筑也都高据屋顶,作展翅欲飞的金雀姿式(后来的铜雀台也是由此而成),而在艺术各部门中,又都有一定地位时期。

四、在人民诗歌中,已经和鸳鸯、、练雀等地位相似,同为爱情象征。反映到青铜镜子艺术上更十分具体。但在封建宫廷艺术中,另一面又和龙重新结合,成为上层统治权威象征,特别是女性后妃象征。此外在博具中的双陆、樗蒲,都得到充分使用。因之“龙凤呈祥”主题图案,也成熟于这个时期。然而在一般艺术图案中,它却并不比鸳鸯、等水鸟更接近人民,讨人欢喜。

五、因牡丹成为花中之王,在艺术上和牡丹作新的结合,由唐代的云凤转成“凤穿牡丹”、“丹凤朝阳”,反映到工艺图案各部门,因此逐渐独占春风,象征光明、幸福、爱情和好等等,形象上也越来越作得格外秀美华丽,同时又成为人民吉祥图案中主题画时期。

我们说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凤凰图案其实也并不例外。多数人民所熟习的凤凰图案的形象,和它应用的范围,以至于给人情感上的影响及概念,原来也这么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例如凤为鸟中之王说法虽古到二千年前,牡丹为花中之王的提法,却起于唐宋之际,只是千多年前事情。至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凤穿牡丹”的主题画,反映到工艺美术各部门,成为人民所熟习的事情,照目下材料分析,实成熟于千年间的宋代。虽然“龙凤呈祥”的图案,也大约是从这时期起始在宫廷艺术中大大流行,还继续发展。“凤穿牡丹”图案,却逐渐成为人民十分亲切喜爱的画面。这也还有另外一个现实原因,即“牡丹谱”、“洛阳牡丹记”等著述的流行,和实物栽培的普遍,增加了人民对于牡丹名色的知识。想像中的凤凰,因之在人民艺术家手中,作成种种美丽动人姿式,共同反映于艺术创造中。

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龙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成为九五之尊的象征,因此不能随便亵渎。服装艺术上随便用龙是违法受禁止的。虽然“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在长江以南凡有河流处即通行,为广大人民娱乐节目之一。而逢年过节舞龙灯的风俗,且具有全国性。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即从晋六朝以来,佛教宣传江湖河海各有龙神,天上还有天龙八部,凡是龙王均能行雨,因此到唐宋以来,特封江湖河海诸龙为王为侯,这种龙神名衔直到十九世纪还不断加封。南方各地任何小小县城,必有个龙王庙,每逢天旱,封建统治者无可奈何,就装作虔敬,去庙中祈雨行香,把应负责任推到龙王身上,并增加人民对于龙的敬畏之忱,也即增加封建神权政治。因此龙不能随便使用。直到五十年前,迷信还深入人心。至于凤凰和牡丹结合后,却和人民情感日加深厚,尽管在封建制度上,凤凰还和王侯女性关系密切,皇后公主必戴凤冠,用凤数多少定品级等次。在宫廷艺术中,又还依旧是龙凤并用。可是有一点大不相同处,乱用龙的图案易犯罪,乡村平民女子的鞋帮或围裙上都可以凭你想像绣凤双飞或凤穿牡丹,谁也不能管。至于赠给情人的手帕和抱兜,为表示爱情幸福,绣凤穿花更加常见。至于民间俚曲唱本,并且开口离不了凤凰。“鱼水和谐”、“鸳鸯戏荷”、“彩凤双飞”同属民间刺绣主题,深入人心。凤的图案已不是宫廷所独用,早成为人民共同艺术主题了。换句现代话说,即凤接近人民,人民因之丰富了凤的形象和内容。凤给广大人民以生活幸福的感兴和希望。从表面看,因此一来,凤的抽象地位,不免日益下降,再不能和龙并提。事实上凤和人民感情上打成一片,特别是在民间妇女刺绣中简直是赋以无限丰富的艺术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

但是我们也得承认另外一种事实,即在近千百年来封建上层艺术成就中,丝绸锦绣袍服、瓷、漆和嵌镶工艺、金银加工等,凡百诸精细造型艺术图案,龙的图案也有其一定成就,而且占有主要地位,凤只是次要地位。不过从艺术形象言即或同用于百花穿插,龙穿花总近于勉强凑合,凤穿花却作得分外自然。论成就,还是凤穿花值得学习。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宣德以来和清代初期,在五色笺纸上用泥金银法描绘的云凤或穿花凤,创造了无数高度精美活泼的艺术品,给人以一种深刻难忘印象。和西南地区民间刺绣的万千种凤穿牡丹同放一处,可用得上两句话概括形容:“异曲同工,各有千秋。”

俗说凤凰不死,死后又还会再生。这传说极有意思。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东西,它的历史虽久,当然还会从更新的时代,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得到不朽和永生。

(我这个简短分析小文,有一个弱点,即称道文献不多,而援引实物作证又感图片难得完备,说服力不强。只能说是一个概括说明。工艺图案龙凤问题多,值得专家分一点心来注意。我这里只近于抛砖引玉,如能从每一部门——建筑彩绘、石刻、陶瓷、丝绣,都有介绍这个装饰图案发展的专文写出来,国际友人问到龙凤问题时,我们的回答,也就可望肯定明确,不至于含糊笼统了)。

1958年6月写于八大处长安寺

(原载《装饰》,195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