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诡计类别集成 无脸尸

2020年2月18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过去侦探小说使用过的、多如牛毛的诡计当中,有一类可命名为“无脸尸体”的诡计。

毁去被害者的容貌,使其身份不明,或是伪装成其他人的尸体,对凶手是非常有利的。实际案件中,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诡计,但小说中出现得更为频繁。尤其是在侦探小说尚不发达的时代更受作者喜爱。现在,只要出现无法辨认容貌的尸体,读者马上就会猜出“哈哈,一定是那种诡计吧”。所以已经不太能得到作者青睐了。但有些作者便将计就计,故布疑阵,误导读者认为容貌无法辨认的尸体就是另一个人,实际上仍然是一开始就推测的那个人物的尸体,这种诡计其实不太有意思。

要让被害者的脸无法辨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钝器砸烂尸体的脸,或以烈药毁容,使其面目全非。还有一种方法是砍下脑袋,只留下没有首级的身躯。这种时候不必说,当然要脱下死者的衣物,换上别人的衣服。

可是即使这样做,人类身体应该还是有些可供亲人辨认的特征,像是妻子,即使没有头,也认得出丈夫的尸体。所以侦探小说使用这类诡计的时候,只能让没有任何亲人的被害者登场。

还有另一个难题。现在办案,用指纹辨认身份的技术发达,如果被害者有前科,或曾经自愿提供指纹给警方,立刻就能查出身份。此外,只要用遗留在被害者触摸过的东西上的指纹与尸体相比对,真假也能立现。所以凶手除了让尸体的脸无法辨认,还要将尸体双手的手指砸烂或切断。可是那样的话,马上就会被人看出伪装尸体的企图,这种“无脸尸体”的诡计从现实面来看,其实困难重重。

这种诡计有许多变形。例如美国作家劳森有一篇《无头女郎》,一名女士因为面部受了伤,头部缠满了绷带,而她真是那位女士吗?还是其他女人乔装的?我也在《地狱小丑》这部通俗长篇中使用了同样的点子。换句话说,“无脸尸体”的诡计也可以应用在活人身上,而这也不一定是整容,只要包裹起来,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戴着假面具死在狱中,终于没有公开真面目的“铁面具”传说,也可以说是与该诡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活人也可以靠整形外科手术来变成另一个人(例如《总统侦探小说》及江户训乱步的《石榴》)。

还有另一种变形,是切斯特顿的《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及克雷格·莱斯夫人的《美好的犯罪》(Having Wonderful Crime)这一类。这不光是将被害者的头砍下,还得与其他尸体的首级掉包。实际上,除了古代战场,应该不会有人做这种事,不过在小说中,通过作者的渲染,是非常合理并有说服力的。

日本的高木彬光更进一步想出了这类诡计的崭新变形,令人大呼惊奇,高木把它用在自己的处女作《刺青杀人事件》中。那并非调换脑袋,而是身躯。至于为什么要隐藏身躯,是因为尸身上有着最为不容置疑的印记——刺青。读者一定会反问,可是只要有脑袋,不是马上就可以查出被害者的真实身份了吗?但作者已经预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在该作中,即使知道被害者的长相,只要没有刺青,凶手就绝对安全。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发明“无脸尸”诡计的人吧。自侦探小说的鼻祖爱伦·坡以来的一百一十余年间,摧毁脸孔,伪装成他人尸体的诡计无论在真实案件还是小说当中,都被反复使用,到了无可计数的地步。就我搜集到的知名作家,道尔、克里斯蒂、恩尼斯·布拉玛、罗德、奎因、卡尔、钱德勒等人都各有使用该诡计的作品。

那么在这之前,亦即爱伦·坡以前,难道就没有先例吗?当然有。早于爱伦·坡最初的侦探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一八四一年初,英国文豪狄更斯便在周刊杂志连载《巴纳比·拉奇》(Barnaby Rudge),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情节主干,就是“无脸尸”的诡计。

一户乡下大宅的主人遇害,管家和园丁又都下落不明。两人之中必定有一人是凶手,却无法确定究竟是谁。一个月过去了,同一户大宅的老池塘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虽然面部已经溃烂,但从服装上可以看出是管家的尸体,因此众人判定是园丁杀害了主人与管家之后逃逸。然而这是诡计,真凶是管家。他杀害主人抢夺金钱,并杀了知道真相的园丁灭口,让尸体穿上自己的衣服,而自己穿上园丁的衣服逃逸。

狄更斯在英国可以说是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的大文豪,也是位非常热爱侦探小说的人。英国会被称为世界第一的侦探小说国家,也是因为有这种古老的传统。《巴纳比·拉奇》并非纯侦探小说,但狄更斯的遗作《艾德温·德鲁德之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可以说是一部纯粹侦探小说,这部小说的凶手是谁?使用什么样的诡计?自狄更斯死后直到现在,无数作家反复议论,光是《艾德温·德鲁德之谜》的解决篇就有二十种以上。

那么第一个使用“无脸尸”诡计的人是狄更斯吗?绝非如此。尽管知道并非如此,可是我还没能找出来是谁在什么地方第一次使用的具体资料。不过,我能断定狄更斯并非此一诡计的鼻祖,理由是从十九世纪回溯到公元前,就有曾有人使用过该诡计的明显证据。而从公元前到十九世纪之间,不可能一直空白着。只要找就一定找得到,但我对于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十分生疏,也没有涉猎的能力与机会,只能暂时放弃。

公元前后“无脸尸”(其实应该说“无头尸”)的例子,我曾经发现过两例。一个出现在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的大作《历史》当中,同书第二卷第一百二十一段的全文即是。

希罗多德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这是他在游历埃及时,从当地耆老口中听到的关于公元前一二零零年左右埃及国王拉姆普西尼托司、另名拉美西司三世的逸闻。“无头尸”的诡计真是相当有来历。

拉姆普西尼托司是个非常富有的国王,坐拥庞大的金银财宝,为了自己财宝的安全,他在宫殿旁盖了一栋石库。然而,衔命建造石库的建筑师是个狡猾的家伙,他在墙壁的一块石块上动了手脚,只要使力就可以抽出来。外表看上去所有的石块都一样,但其中的一个石块可以活动,等于是密室有了秘密出入口。

这是一场深谋远虑的计划。这名建筑师即将过世时,把两个儿子叫到枕边,悄悄留下遗言:“其实我为了你们俩,建造那座石库时挖了条密道。如果你们想成为富翁,就从那里溜进去,偷出国王的财宝。不会有人发现的。”然后他详细地解说了移动石块的方法。

两个儿子遵照父亲的遗言,三番两次溜进石库,偷出了许多金银财宝,但库门锁得十分严密,所以没有任何人起疑。

有一次,国王因为需要派人打开库门检查,发现丢失了大量财宝。门和窗户都紧闭着,里头的财宝却减少了,这是难以解释的不可思议的现象(这里可以看到“密室诡计”的雏形)。后来,每打开一次库门,里头的财宝就少了更多,于是国王心生一计,派人在石库里设下圈套。

建筑师的儿子毫不知情,一天晚上又溜进石库,一个人随即掉进陷阱,动弹不得。另一个想营救兄弟,试了许多方法,却怎么都解不开陷阱。掉进陷阱的儿子最后死了心,为了不败坏家名,要他的兄弟砍下自己的脑袋带回去。因为只要没有头,就查不出窃贼是谁,这样就不会累及兄弟和家人了。另一个儿子含泪照着兄弟的吩咐砍下首级,带着头,将出入口恢复原状,逃回家里(亦即“无头尸”诡计)。

隔天国王进入石库一看,大吃一惊。石库没有任何异状,还是没有出入口,陷阱里却有盗贼的无头尸体。于是国王又心生一计,他将无头尸体吊在城墙外,派人看守,并要守卫注意往来行人,等着人靠近。结果幸存的儿子在此又使了一个诡计,顺利偷回兄弟的遗体。国王大为震怒,这次派出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让公主进妓院(希罗多德声明这有点儿令人难以置信),打听每一个客人的身世,想查出盗贼究竟是谁。

活着的儿子听到传闻,特意前往那家妓院。他带着另一个诡计,从一个新墓地砍下一只尸体的手臂,偷偷带去娼馆,告诉公主自己就是盗贼。公主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黑暗中公主以为已抓住盗贼便松了一口气,没想到那其实是从尸体上砍下来的手,贼人留下手臂趁着黑暗逃了。国王听说了这件事,深深佩服年轻人的智慧,甘拜下风,还将公主许配给他。就是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假手臂的诡计也曾出现在法国的《幻影故事》中。我年轻时读到这里,印象深刻,因此后来在某些通俗长篇中也用了同样的诡计)。

还有另一个公元后的例子,出现在同样是古希腊作家的保萨尼亚斯(生活在公元二世纪)的记录中。这是被派去建造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的两名建筑师阿嘉梅迪斯与托罗波尼欧斯的故事,他们制造密道通往宝库,掉进陷阱,砍下首级的情节,都与拉姆普西尼托司国王的故事一模一样。我想应该是埃及的传说流传到希腊,稍作改动又成了另一个故事留传下来了。

再举一些发生在东方的实例,我猜想古代佛典应该会有这类例子,但我尚未考察。十三世纪初期宋朝的《棠阴比事》中有一则叫《从事函首》的有趣故事。一名富豪爱上商人的妻子,偷走了这位女子藏起来,取而代之在商人家留下了只有躯干的尸体。商人因此蒙上了杀妻的嫌疑,但最后找到富豪藏起来的另一个的首级,和以为是商人之妻的尸体躯干接起来一看,居然完全吻合。由此查明尸体并非商人之妻,富豪遭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到了冯梦龙编纂的《智囊》中时改名为《郡从事》,并收入以《智囊》的日文译文为主要内容的辻原元甫的《智慧鉴》里。《智慧鉴》早于西鹤的《本朝樱阴比事》,是万治三年(一六六零)出版的原生态侦探小说。

我认为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记》或《今昔物语》、《古今著闻集》中应该也有“无头尸”的故事,但尚未确认。目前知道的有更古老的《源平盛衰记》卷第二十篇《公藤介自害事》,以及后来的《楚效荆保事》中的例子。不过与其说公藤介是为了隐瞒,不如说是为了保全名誉而让孩子砍下首级,两个故事都没有诡计元素。

(收录于《续·幻影城》、《侦探小说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