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

2020年4月1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九月的夜风已经使人感到有些凉了,像刚饮过满满一瓶冰镇矿泉水的嘴,闹着玩儿似的,迎面朝素徐徐地吹气。

这是秋天偎向北京的最初的迹象,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间的交替,差不多总在夜里进行,而在白天呈现端倪。

素是最后一批离开图书馆的人之一。校园完全的岑寂下来了。两幢六层的学生宿舍楼的窗子几乎全黑了,还亮着的是走廊灯和厕所灯。在那两幢楼里并没有素的一张床位。因为她去年已从这所大学毕业了。当时谋不到职业。

人类早已度过了思想成熟期,因而哲学仿佛变得毫无意义了。偏偏,素读的正是哲学。这是她人生抉择的第一次失误,一次重大失误。

素的家在长春。父亲是国企工人,在她是初中生时下岗了;在她是高中生时病故了。父亲病故之后,母亲也失业了。母亲做钟点工的微薄而又不稳定的收入,是母女俩惟一的经济来源。如果五年前她第一志愿报的是吉林大学,那么以她的考分,是不至于落个学哲学的下场的。她当年那么自信,所有志愿报的都是北京的大学。她有一个人生的既定方针——立志要成为北京某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进而成为北京人,成为北京某大公司的白领小姐;之后将从未到过北京的母亲接到北京,和自己相依为命。素是那么的爱她的母亲。她明白,为了供她上大学,患有肾病的母亲一直舍不得花钱看病,甚至舍不得花钱买些较便宜的常规的药。母亲是在为她撑着活,撑着做钟点工。正因为她明白这一点,报答母亲的决心就下得大而沉重。仿佛将来不成为北京的一名白领小姐,不使母亲得以在北京,而是在中国别的城市安度晚年,算不上报答似的。当然,在素的这一种执著的意识中,也有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对于她,北京是中国的纽约;是中国的巴黎;是中国的外国;是中国的西方世界。升入高中以后,中国的一概其他城市,便已容不下她的追求和憧憬了。上海也曾是她向往的城市,广州也不错,深圳也行,但都是她退而求其次的打算。北京,只有北京,才是她人生的战略目标。高中的素,是那类学习能动性极强的极刻苦的女生。玩儿在素的字典里是犯罪的同义词。早恋什么的对于素是最最可耻之事。无须谁向她的头脑中灌输如上理念。母亲从来也不必督促她好好学习。倒是常常心疼太过用功的她,怕她累病了。是她头脑中自行生长出如上想法的。总之,“响鼓无须重捶,快马何必鞭催”一句老话,形容素是最合适不过了。她既是如此这般的一名女生,男生们则很识趣地敬而远之。女生们则视她为一台性情孤怪的应试机器而已。那一年是高考的高峰年。按往年成绩本可以进清华北大的考生,十之七八未能如愿以偿。本可以喜上眉梢地考入北京的考生,纷尝遗憾沮丧之果。正在素终日盼望消息坐立不安的日子,她的班主任老师亲自到家里来通知她——北京某重点大学可以录取她,但前提是她放弃已报的专业,服从该校专业调配。

老师还说,其实“吉大”也对她这一分数线的考生感兴趣。倘她愿做一名“吉大”的学生,老师可以替她去疏通,并且能保证她读一门符合志愿的学科。

她却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当然去北京!”

于是她就成了北京那一所大学哲学系的学生。

大学的素,一如高中的素,没有一丁点儿玩儿的激情,也没有多了任何一种爱好。初中的她和高中的她,只有一项爱好,那就是独自散步。大学的素仍只有这一项专利更属于普遍的老人们的爱好。其实她不喜欢哲学。教授副教授们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对于她如同催眠曲。而大师们曾深刻地影响过世人的种种思想要义以及“纯逻辑之美”,在她听来像高级的玄辩。尽管如此,她仍是一名学习刻苦且成绩优秀的学子。实际上素已从少女时期便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普通人的哲学,比普通人的哲学还要接近真理的穷人的哲学。那就是简单明白通俗易懂一句顶一万句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生存的哲学,实用主义的哲学。倘谁过分认真,从她的头脑里掏出了这一种哲学,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她辩论说她一心上大学已经脱离了她的人生实际,她应该早早地就参加工作的话,那么大错特错了。素一定会平静地回答道:“那是一个高中之后只有五年生命的人的实际选择。”如果对方不懂她的意思,那么她接着会一一道来——她眼见多次没考上大学的一届届的高中生,尤其女生,其人生五年以后一败涂地。将来的五十年完全没了什么亮色。而即使在五年中,活着的状态也不过是靠着人生短暂的花季为资本。除了极少数容貌姣好的,可指望嫁给富有的丈夫做专职之妻,大多数连嫁人都成了问题。在这一点上,城里的姑娘和乡下的姑娘的命况是不尽相同的,甚而是截然相反的。一般乡下姑娘并不愁连做人媳妇的资格都丧失了。十六七岁的乡下女孩儿进城打工,抑或做小阿姨,五年至八年间总是会攒下一笔钱的。靠了那一笔钱她可以回乡下选个意中郎,嫁个好人家。而一个没有稳定职业却只有高中学历的城市女孩儿,到了该嫁人的年龄,倘其貌平平,那就越发地在城市里显得多余了。城市留给她们干的工作是越来越稀少了。连小饭馆老板雇服务员,也宁可招用比她们乖顺,年龄又比她们小的乡下女孩儿。何况后者们的要求不高,二三百元就肯干。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城里小伙子,有勇气娶一个没有学历,因而找工作难上加难的城里姑娘为妻。那样组成的一个小家庭,夫妻间的感情怎么长也长不过三五年去。三五年后,就过不下去了……是的,素认为,只有高中学历,在乡下而论文化程度不低,在城市却几乎等于没有学历,甚而几乎等于没有文化可言。素在高中时,便冷静而敏锐地看清了这一种新的城乡差别。学历,而且最低是大学的,倘无它,在将来的中国,几乎就没有了保证一个人在城市里生活五十年的可能性。当然,如果甘于过贫穷到极点,需时常向社会伸手求助的生活,也并非不可能。但人生落到那么一种地步,活着不就没什么意思了吗?比起许多同龄人,素其实是看问题较深刻的。这是一种本能的深刻,一种贫家女的深刻。她对自己之人生,以及对现实冷静而敏锐的看法,使她感到自己在大学哲学系所学的那些知识,都更像是提供给富人们闲来无事想着玩儿的精神奢侈的方式。有次下了课,她以一副极其认真的模样请教正迈下讲台的教授:“老师,梦想着买一匹马减轻自己的辛劳,而却没钱买得起一匹马的农民,白马也不是马吗?”

年轻的思想家,那么惯于俯视人世间一切现象的哲学教授,被问得一愣。

整整那一堂课,他滔滔不绝地指导学生怎样论证两千三百前的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而那是他顺利获得硕士学位的论文,也是他被公认的讲得最精彩的课目。

素站在他面前,平静地期待着回答。

到底不愧是哲学教授,他略一思考,回答道:“所以那样的农民活两百岁也成不了思想家。”

他正暗暗得意于自己的机智,不料素又问了一句:“所以公孙龙的哲学才显得似乎很高级是吧?”

……

从那以后,在他的课堂上,只要素的目光全神贯注地望着他,他自己的目光就有点儿不知该望向哪儿了,并且会变得语无伦次起来。

然而,素听说,当别人问他,他的学生中哪一个最有思想时,他脱口而出的是她的名字……

今天晚上,素从八点到图书馆清馆,整整三个小时里读的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做哲学系学生的四年里,她一次次接触过尼采这个具有四分之一波兰血统的德国人的名字,也听那位曾指导学生们怎样论证“白马非马”的哲学教授在课堂上情绪亢奋地高声朗读过尼采的所谓“诗性哲学”。她听了困惑不解,觉得那也算是哲学的话,那么世界上各国的精神病院里,一定关着不少哲学家。教授颂扬尼采乃是上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所用盛赞之词,仿佛一百年内全世界出那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是奇迹,是人类的荣幸。而她当时觉得教授对尼采的热情是有那么几分病态的。他说“最伟大的”四个字时,目光无意中与素的目光一对。实际上素一直在注视着他。素看出他的脸微微红了一下。于是她赶紧将目光望向别处,免得使他不自在。素认为,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相比,虽同为老师,但心理区别很大。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的学问肯定没有大学老师那么广博,但普遍的他们和她们没有卖弄的毛病。因为卖弄是提高不了升学率的。提高不了升学率,再怎么也证明不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不能得到硬性的证明,教学资格就会受到怀疑,甚至被动摇。而且,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们,也许比大学的教授们副教授们要无私得多。前者们巴不得自己最差的学生也能升入重点高中进而高考时榜上有名。所以他们在教学方面不遗余力,恨不得有一分热发十分光。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些只会教死书死教书的典型的刻板的教书匠。但出发点委实是为着学生们的。为学生们中考顺利过关,高考如愿中第。而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们则不然,他们不带班,没有升学率的硬性指标压迫着心理,完成了规定课时,便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对学生少有高中老师初中老师们那一种息息相关似的责任感。尤其文史哲三大传统文科的教授先生副教授先生们,往往几十年如一日,讲义是不曾变过的。即使有所变,主观色彩也大得很。从古至今,从中到洋,每凭个人好恶,自成一家,率性发挥,偏见歧见,曲解误解,充斥课堂。或以仁谤智,或以智诽仁,每口出诮言,且仿佛天下第一见识,第一高论,从中获得很强烈的自我欣赏和希望被欣赏,自我崇拜和希望被崇拜的快感。所以,常常难免的在思想和观点上赶时髦,现抄现授……

素能够以自己四年大学的切身体会,对初中高中和大学老师的区别作出如此一番比较,姑且不论她的认为是否正确,足见她的确是善于归纳现象,并对表面现象极为敏感,由是能够独立思考的。

她曾听过一次中文系某教授对外系学生开放的大课,那教授先生在谈到鲁迅时用词刻薄,谈到徐志摩、张爱玲却情不自禁地击节称奇。仿佛整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时期,有了徐张二位才子才女,方是中国影响深远的一个特殊的文学时代……

素在初中高中时几乎不读任何课外的文学书。上了大学,才如饥似渴地补读,还记了几本厚厚的心得。她竟将《鲁迅全集》通读了一遍。在她那所大学,在她那一届学生中,推而广之,在近年许多所大学的许多学子中,像她一样能将《鲁迅全集》通读了一遍的学子,不说绝无仅有,也肯定是极少数派之一。读了鲁迅,素对鲁迅的敬意油然而生。她甚至在日记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倘素生逢其时,倘世无广平女士,愿代而为先生妻。”——像她的某些女同学一样,素也每在日记中仿男性之遣词用句。这一种现象,在她们大约是由于潜意识里思慕男性的心理使然。她也读徐志摩,也读张爱玲。她上大学以后,狠上心跺跺脚,首先买的两本书其实都非鲁迅的书,而是徐才子的一本诗集和张才女的一本小说集。她像她的大多数女同学一样,蛮喜欢徐张二位的才情。但仅仅是才情,仅仅是喜欢,了无敬意。那一次中文系的开放大课听下来以后,她在日记中写下了一个字的心得——“屎”。

雨果的《九三年》里,滑铁卢战役中法国龙骑兵上尉就义前口中所出那个著名的字。

素在校图书馆每晚通读《鲁迅全集》的日子,曾引起过中文系另一位老教授的注意。他是位毕生研究鲁迅的学者,而且是有资格带博士的教授。他打算编一部评论各种版本的《鲁迅传》的书,那些日子也经常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他忍不住将素诚邀到家里面谈了一次。

老教授问素当初为什么没报本校的中文系,而报了哲学系?

素就将自己怎么样成了本校哲学系学生的原委讲了一遍。

老教授说,只要她愿意,毕业后可以考他的研究生。他宁肯委屈一下自己,以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带她这个硕士研究生一起研究鲁迅,保证一直将她带到成为博士。

素沉吟片刻,低了头问:“那以后呢?”

老教授表情庄重地回答:“以后,你就是一位年轻的,研究鲁迅的女性专家。中国还没有一位研究鲁迅的女性专家。”

接着,老教授就坦白,惆怅而又不无悲凉意味地抱怨,偌大一个十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怎么竟连续数年招不到甘愿以毕生之精力研究鲁迅的人才?老先生一提到那些贬损鲁迅的言论和文章,便义愤填膺,斥骂曰“蚍蜉撼树”之行径。他说他一定要在有限之年,培养起几名,至少培养起一名当得起捍卫鲁迅之历史大任的战士。倘是女战士,则更好,更觉欣慰。否则,将会抱憾终生,死不瞑目。

素对老教授的激烈和激昂颇感吃惊。她不动声色地又问:“那,在中国,哪些单位肯给一名那样的女战士发工资呢?”

“这个……这……这个嘛……我想总该是会有的吧?”老教授支吾起来。听那口气,仿佛是在问她。于是,素也就对那样的一名女战士今后的人生光景,得出了八九不离十的没有什么乐观理由的判断。

她请求给她一段时间,容她考虑考虑再作答。

数日后,素没有去那位老教授家当面告知决定,而是写了一封信送到了中文系,嘱转交之。那是很短的一封信,措辞极其委婉地感激对方的厚爱。言说自己家境贫寒,全凭母亲做钟点工的收入供自己上大学。因而惟愿毕业之后早日参加工作,以卸体弱多病的母亲的重担。继续考研之心,不敢妄存。在素,这倒也不是托词,而是她的真心话。但也非是百分之百的真心话,只不过是百分之五十的真心话,另一半真心话她只字未道。那就是——尽管她对鲁迅深怀敬意,倘奉献了一生,专做捍卫鲁迅的一名女战士,她是万万做不来的,也不怎么情愿做。其实,她对自己的人生并无大的奢想。成为一名北京的知识分子型的女公民,以后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相夫教子,孝养母亲,如此而已,仅此而已。倘蒙机遇成全,则觉幸福矣……

这会儿,清冽的水银灯光,将素的影子轮廓分明地印在地面上,忽而抻长在她前边,忽而扯短在她后边。校园里那一盏盏路灯,似乎对这勤奋的女学子柔情似水,恐她夜归独行,心里害怕,暗嘱了她的影子,要一直伴送她回到住处。

素在离大学三站路的地方,每月三百元租了一间平房。她走着走着,脚步慢了,站住了,一手捂腹蹲下了。于是她的影子也缩作一团,守着她。她站起再走时,脚步更慢了。走到校门口,又蹲下了。小门卫问她怎么了?她未吭声。校工从传达室出来了,也问她怎么了?她这才缓缓站起,苦笑道:“大叔,我胃疼。”老校工已认出她了,将她扶进传达室,怜悯地说:“我这儿也没治胃疼的药啊。姑娘,你进里间,床上躺会儿吧?”

她说:“大叔,给我杯热水喝就行了。”

老校工便倒了杯热水端给她。素接杯在手,喝一口,将杯紧贴胸前一会儿。脸上的痛苦之状渐敛。

老校工说:“姑娘,你哪个系的啊?”

素就回答她是哲学系的,已经毕业了,正为明年考研努力。

老校工则嘟哝:“哲学,哲学,不就是你不讲我倒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那门子学问吗?这都商业时代了,还哲的什么学啊!”

素苦笑。

老校工又说:“姑娘,听我一句劝,考研重要,身体也重要啊。”

素感激地回答:“大叔,谢谢!我一定记住。”

素喝完那杯开水,觉胃疼稍轻,便离开了传达室。她慢慢地走着走着,腰间BP机猝响。一看,是该回的电话。可前后左右望了望,哪儿哪儿都没有公用电话。有心返回大学传达室去借用一下电话,却已走出一半路了,实在不想返回去了。可自己租住的平房里也没电话啊。管他呢,她决定不予理睬。尽管因自己的决定而感到不妥,不安。她甚至想几步就回到住处,服几片胃药,扑倒床上便睡。BP机又响两次之后,她索性将它关了……

走到平房前,却见窗帘没拉严,从屋里泄出一条灯光来。她以为自己出门时忘了关灯。掏钥匙开门时,手往门上一撑,门开了。心中这一惊非同小可,全身的汗毛皆乍竖起来,紧张地伫立门口,不知该如何是好。

屋内传出了一个男人嘶哑的声音:“你进来呀,我。”

素是很熟悉那个声音的,心跳遂平。然而顿起一种大的反感。

她进了屋,一脸的不高兴,冷问:“你怎么会在我这儿?”

四十多岁的男人,仰躺在她床上吸烟,鞋也不脱,脚担在床栏上。满屋的烟味,混杂着酒气。她不得不转身将门开了。

男人对她的话不作解释,反问:“我接连传呼了你三次,你怎么不回电话?”

男人倒也自觉,没将烟头扔地上,而是乱插在一小块面包上。面包在小盘里,小盘的旁边是半碗奶,是素剩下的晚饭。她由于胃疼每天吃得太少,胡乱对付便是一顿,渐渐地患了胃炎。

她又问:“你怎么会在我这儿?”

男人坚持地反问:“你怎么不回我电话?”

他们彼此目光冷冷地盯视片刻,男人下床,去关门。

她说:“别关。屋里还有烟味。”

她本能地变得理智了。她不愿把两人之间的关系搞僵到局面难以收拾的地步。她明白那对他倒没什么,对自己却是很不利的,故她的语调缓和了些。

男人还是将门关上了。但似乎是为了表示对她的话的在乎,撩起窗帘,推开了一扇窗。

“那会进来蚊子的。”

素的语调更缓和了。素得以在北京租这间平房住下来准备考研,完全依赖于这个男人。确切地说,完全依赖于这个男人每月提供给她的一千八百元钱。她在大学生的四年中靠做“家教”积攒的一点儿钱是微不足道的,三个月内就花光了。再依靠母亲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虽然母亲支持她考研,母亲严密地包藏起自己那方面不可能了的危机;但是素清楚地知道,那危机是咄咄逼人地存在的。母亲已不可能再像四年前一样,每天在多家干钟点工了,因而也就不可能再像四年前一样,每月寄给她三百元钱了。母亲的手脚已经不那么利落,擦阳台窗子之类站凳登高的活儿对母亲那样一个五十岁了的、体弱多病的女人,已经是容易出危险的了。母亲拖完一套三居室的地再拖两层楼道已经力不从心气喘吁吁了。母亲蹬小三轮车接送上小学的孩子,已比走路快不了多少了。总之,愿雇母亲那样一个女人做钟点工的人家,已比四年前少了。事实上,母亲不但不可能保证每月再寄给她三百元了,而且已需要每月几百元的生活保障费了。在素这方面,不继续考研也具有不可能性。不继续考研即意味着她将面临不但短时期,也许还是长时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考研对于素实在是一种较体面的缓兵之计,考研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最佳方式。希望也许在明天,也许在这一种方式里……

正当素身陷人生困境进退两难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个男人适时出现了。他每月提供给她的一千八百元钱使她备感万幸。一千八百元钱素是这么支配的——三百元钱付房租;每月三百元的伙食费;每月反寄给母亲六百元;每月存五百元,以备应急;剩下的一百元,以备“计划外支出”,比如买胃药的钱……

那个男人的出现,使素充分体会了什么叫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是她此前从未体会过的好感觉。没有这种好感觉,她不知自己能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考研前的“备战”。

素认识那个男人,很感激周芸。芸是和她同校的历史系女生。比她早一届毕业,已经考上了本校历史系的研究生。芸也常去校图书馆。素和芸就是在图书馆认识的。两人交往投缘,遂成密友。芸是素从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密友。有天芸对素说:“素啊,你这么下去,可是太难啦!”

素忧郁地说:“英雄所见略同。我还剩两百元钱了。花完,就山穷水尽了。”

那是中午。两人从图书馆出来,往校外走着。

芸听了素的话,站住了。研究地注视着她,张了一下嘴,欲言又止。

素就主动打消芸的顾虑:“有什么好建议,尽管直言嘛,何必吞吞吐吐?”

芸莫测高深地一笑:“我请你撮一顿。”

素也笑道:“的确是好建议,起码这会儿。”

于是芸将素引至一家海味自助餐馆。素从未进过海味餐馆,正饿着。这样还没吃完,已去端来了那样,津津有味,大快朵颐,怕对不起芸替她付的三十元钱似的。

待素打饱嗝了,芸的一只手,轻轻按住素的一只手,将头向她探过去,低声说:“素,我帮你找个人吧。”

一瓶啤酒,素喝了半杯,芸喝了有两杯。芸的脸有些微红,素的脸却比芸的脸红得厉害。她小时候只见父亲在家里喝过啤酒,自己却是第一次喝。喝后才知,自己是那么不胜酒量,头有点儿晕晕的。

“连份工作都找不到,哪儿有心思找对象?找对象也得有起码的资格吧?”

素说着,一手端了盘子,又要起身去选东西吃。

“哎,你先给我坐下。”

芸使劲按住素的另一只手,不许她离开。

素只得乖乖地坐下了。

“你不能再吃了,别撑着。”

“我觉得我还能吃点儿什么。放心,撑不着的。”

“我对你有建议,先听我把话说完。”

“请我吃海鲜,想帮我找对象,你还有比这两个建议更好的建议吗?”

素耸耸肩,存心把话说得玩世不恭。

“你正经点儿。我跟你谈严肃的事儿……不是找什么对象,我自己还没对象呢。我仅仅是想帮你找个男人……”

素定住了眼神,顿时一脸严肃。素的思想意识,纯洁是纯洁的,但并没纯洁到弱智的程度。她马上明白了芸的话是什么意思。

“劝我傍大款?”

“你想哪儿去了!那多有失咱们的身份?”芸起身将椅子挪到素身旁,紧挨着她坐下。

芸又说:“傍大款那也不是谁一厢情愿的事儿。那得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咱俩长得虽说都不丑,可也不足以吸引大款啊。”

于是芸娓娓地告诉素——她从大三实习那一年开始,就已经暗暗地和一个男人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是一个开个体照相馆的,收入颇丰。有妻子,也有儿子。他绝对不会因了芸而离婚,芸也绝对不希望他是她以后的丈夫。她觉得他人还不错。职业又沾点儿艺术的意味,和他的关系就一直保持了下来……

“他每月给我一千八百元钱。他这人在这一点上挺可爱的。该哪天给我钱,从没拖到第二天。企业单位还拖欠工资呢,他一次也不……”

“……”

“如果没有他,我一名历史系的本科生,又是外省的,找不到工作了,还不流落北京街头哇?还能进一步考上研究生?即使考上了,我读得起吗?……”

“……”

“我告诉过你的。我家的情况,不比你家的情况好哇……”

“比我家的情况好。你毕竟有父亲,有哥哥姐姐……”

“可我父亲摔瘸了腿!我母亲才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我哥哥姐姐各自都成家了。而且都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有什么能力资助我上大学,考硕士?”

“你家毕竟在农村,一百元省着花够花三个月的。”

“那就比你家的情况好了?大西北某些农村人家的生活,你是没见过,见过你这么善良的人一定落泪。”

芸的眼圈红了。

素反过来用自己的一只手轻轻按住了芸的手,亦安慰亦歉意地说:“芸,我不是故意要惹你伤心的。真是的,我怎么和你抬起杠来了呢?”

芸用纸巾捂捂双眼,放下纸巾,沉默了。

素攥了她的手一下:“说啊。”

“不说了。”

芸觉得自讨没趣了似的。她想抽出自己的手,被素攥得紧,没抽得出来。

“说吧,说吧,别不说。”素因伤了芸的好意,反而近于请求了。

于是芸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她视那个开个体照相馆的男人为自己命中的贵人。芸结合一名历史系毕业的女大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消化理解,得出了一种世间观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贵人,好比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遭遇几次小人。小人是那种你根本不必煞费苦心地去发现他,他某日某时定会出现在你命中的人。而贵人相反,他是那种需要你主动接触的人。没有这种主动性,你无法判断他是不是你命中的贵人。他自己也无法知道,原来他可以在你的命中的某一阶段,充当一下贵人的角色。他能充当那样的角色其实他是乐于的,也必会获得一种满足。你自己发现了自己命中的贵人,激发了他甘愿做你命中贵人的那份良好意识,并且使其心理大获满足,你何乐而不为?

在素听来,芸谈的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方面的见解。一种独到的,她学了四年哲学,却闻所未闻的哲学。她甚至因自己是学哲学的而有几分惭愧了。她自叹弗如起来。

“那么,你想帮我发现我命中的贵人?”

芸点点头,之后说:“谁叫咱俩是朋友。”

“那……他甘愿充当你命中的贵人,有什么具体条件?”

芸从腰间取下BP机,放在桌上,指着说:“他给我买了这个。”

素瞧着BP机,又困惑了。

“他想给我买手机来着,我觉得用不着。除了他,很少有人打电话找我,我也很少给别人打电话。”

素仍困惑着。

“我们君子协定,他每月传呼我五次。也就是不到一个星期一次呗。哪一天,随他。只要我无缠身之事,一定去会他……”

“陪陪他?”

芸点头,随即补充道:“他传呼我当然证明他特需要我了。如果人家每月给我一千八百元钱,还给我配了BP机,却很少传呼我,我倒成什么了?再说,我也有需要……那种事儿的时候。我们都不是小女孩儿了,什么时代了?我们有需要那种事儿的时候也不可耻吧?又非名门闺秀,又非金枝玉叶,为谁守身如玉?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以后的丈夫肯定是处男?他们是不是处男又对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素的脸色,本已恢复正常。听了芸的话,却又红得像刚才一样了。

“素,你好好想想,如果你命中也有了一位贵人,那么你现阶段的一切困境都不再是困境了,一切难题都会理顺了,你才能全力以赴地准备考研……”

素不禁低下了头。

桌上的BP机忽然响了。芸看了一眼,以一种义务感很强的口吻说:“是他。这个月的最后一次。我不陪你了。你想通了,下决心了,就找我。”

芸说“最后一次”时,语调听来有强调的意味,如同士兵说“最后一岗”那么庄重。仿佛“最后一次”,关系着一个月前四次的自我评价,是需要格外认真格外负责任地对待的。

望着芸匆匆离去的背影,素好像被定身法定在椅子上了。

她头脑中一片废墟。那是她以前的人生观坍塌了的结果。

她觉得芸才配是哲学系毕业的大学生。觉得那样的哲学,才是对具体之人的具体人生有重大意义的哲学。至于什么“白马非马”,简直是一种——很他妈的哲学!……

那一天夜晚,素失眠了。素从前也常失眠,由于用脑过度。大脑皮层疲倦了的失眠症,只要服一片安眠药,便可渐渐入睡。可是那一天夜晚她连服了三片安眠药也无法入睡,头脑里不止是废墟一片,而且从那废墟间,分明的有新的东西生长了出来。她的头脑因它们拱动力很强的生长而亢奋……

几天后,素给芸打了一次电话。

她不好意思当面向芸表示。

她在电话里说,她已下了决心了,也就是采纳了芸的建议了。她说,她希望她的贵人是知识分子型的男人。年龄不能超过四十五岁。超过了岂不相当于她父辈的人年龄了吗?那会使她心理上别扭的。她说她希望那个男人的职业最好也和艺术沾点儿边。她说她也不要手机,只要BP机即可……说BP机又不贵,她就自己买了罢……

她说得很快,一句紧接一句地说。仿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说慢了其任务的完成就可能失败。只有以那么快的速度说,才会出色地完成。

芸那头,耐性极佳地听,不打断。

“完了!”——素终于这么说。

芸在电话里听到了素急促的喘息声。如同一个人在水盆里憋了一分钟气,刚一下子抬起头。

她才要说几句话,又听到了素的一句补充:“但是有家有老婆孩子的不行。真的芸,那可不行!”

芸忍笑道:“明白。不给你找一个那样的。可你还没说最重要的事儿呢!钱呢?”

“……”

“说话呀!你要求每月多少钱?”

“我……我的要求当然应该比你低……一千……一千五……一千六一千六,行吗?”

素的口吻,谦虚得自卑。在芸听来,是自卑得没了基本原则。

芸略显生气地回答:“不行!”

结果电话那一端,完全地没了素的声息。

芸三娘教子似的说:“素,素,你听着我的话吗?我生气是因为你太没身价!别忘了我们是大学生!你除了个子稍微矮点儿,皮肤挺白的,五官挺端正的,哪点儿也不比我差,更不比一般女孩子们差,你倒是自谦个什么劲儿?你也每月一千八!也和我一样,每月五次!只许少不许多!能不能多,那得看以后感情处得如何!总之,你这方面的条件,我替你做主了!”

素沉默有顷,以芸仅能听到的声音回答:“拜托。”

素放下电话,觉有什么东西挂在自己唇上。用手指抹了一下,手指尖湿了。始知自己一直在流着泪……然而她却径自噙泪笑了一下。

她心里对自己暗说:“素,你这是做的什么景致?有什么可流泪的啊?你看人家芸,那样子乐乐观观地读着研究生,你该向人家学习才对……”

又过了几天,经芸引荐,素的贵人就出现在素的面前了。几天里,素一直没去图书馆。她有一种再不好意思见芸的心理。素说到做到,果然自己买了BP机。她又给芸打了一次电话,告之自己的BP机呼号。于是芸也就领会其意,不断在电话里向她“汇报”进展。而素对于她的贵人,预先也就了解了些情况——他身高一米七○,AB血型。芸认为素自己身材矮小,不适合找一个太高的男人。又不是找丈夫,多少得为下一代的身体基因负责。他离过婚,有一个儿子,归前妻抚养。他长方脸,相貌不难看。性格也还好,挺内向的。芸认为,同样性格内向的素,不适合找一个性格太活跃太张扬的。而且,他是位文学男人。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在外省的一家刊物当过几年编辑。后来辞职了,闯到北京,当自由撰稿人。出了两本书,不按太高的标准要求,也算是作家吧。而且,与人合编过几部电视剧……

芸对他的条件还比较认可。

她尤其满意他是位文学男人,觉得使他们之间的事似乎多了点儿浪漫的色彩,减少了交易的成分。素已经很能接受芸的哲学了。只与一个男人有此种关系,那么性质不是大大地不同于发廊和按摩场所那些职业可疑的姑娘了吗?即使别人知道了也没什么的呀!和她有此种关系的男人是位作家呀!不丢什么脸啊!

及至见了,素对他又有些不甚满意起来。觉得他黑,觉得他一脸的倦怠,刚经历艰苦的长途跋涉似的。他右嘴角明显下垂,上下唇廓看去瘪陷了一处,那是悠久烟史造成的。他眼神里忽而掠过一种游移不定的迷惘和深隐的沮丧。那是素较为熟悉的一种眼神。大学里学科偏冷的,毕业后不改行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改行找工作也特别不容易的男生们眼里,每每便不禁地流露那么一种眼神。

素和他是在芸的住处见面的。芸租住一幢旧楼的一居室,房租每月才比素租住的平房贵两百元,而且有电话,有淋浴。芸将她的住处布置得挺温馨的。那是素第一次到芸的住处。素暗生羡慕。

男人话不多,送给了素两本薄薄的书,一本是他的散文集,一本是他的诗集,都签了他的名——“尼尔采”,分明是笔名。写在他签名上边的一行字是——“送给素素”。他的字和他人相反,写得很花哨。签名尤其花哨。

素谢过了,没话找话地说:“你还写诗?”

他说:“我是诗人。首先是诗人。”

芸插言道:“人家多少年以前,还曾是迷倒过好些女孩子的诗人呢!”

他说:“在中国,诗死了,诗人苟活着。”

素听了不由一愣,随之心生悲悯。为诗,也为他这个首先是诗人的男人。

显然,为了证明芸的话非是恭维,他低吟了几句诗:

我是裸着脉络来的

唱着最后一首秋歌的

捧着满掌血的落叶啊

我将归向,我最初萌芽的土地

……

素顿时被诗意打动,以欣赏的口吻问:“你写的?”

首先是诗人的男人矜持地点头,并谦虚之至地说:“被诗评家们认为很好,被爱诗的人们认为是经典,但我自己认为很一般化的一首小破诗,想听完吗?”

素发自内心地低声说:“想。”

于是他往下背:

风,为什么萧萧瑟瑟?

雨,为什么淅淅沥沥?

如此深沉漂泊的夜啊,

欧阳修,你怎么还没赋个完呢?

我还是更喜欢那位宫女写的诗,

御沟的水缓缓地流啊,

我啊,像一艘载满爱的小船,

一路低吟着来在你的面前……

他那嘶哑的声音,在吟诵一首诗的时候,被运用得那么高超,抑扬顿挫,听来恰到好处。如同一架缺键的琴,在大师的指下,被弹出了行云流水之曲。

素甚至觉得那简直是一种奇迹。

她又对他刮目相看起来了。

她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连自己也不清楚,是对诗,对他的吟诵,还是对他这个男人。

芸却很漠然,仿佛诗对于自己是讨厌的广告。

芸说:“真酸。”

接着埋怨他不将自己打理一番就来,太不郑重了。

素说:“没关系。”

又忍不住替他的诗和他的吟诵讨了几句公道。而他庄严地说:“即使形秽,也要真实。”

芸立刻驳道:“那可不对。邋里邋遢的真实,不是人应该的真实。”又转对素说:“你别见怪,写诗的男人,十之八九不修边幅。把他交给你了,以后你改造他。”

素没接触过一个写诗的男人,不知十之八九的他们究竟怎样,嘿然而已。

芸想请素和他吃午饭,他看了一眼手表,说还有两张十二点半的电影票,美国大片。说罢,眼望着素。

芸便也将目光望向了素:“那么,由你来定。”

素犹豫了一下,只得这么说:“芸,不让你破费了。我好长时间没看过电影了。”

她看得出,他是非常希望她这么决定的。

于是芸严肃地说:“那么,我也不勉强你俩了。理解万岁。关于你们双方应该为对方履行什么义务,你们都认可了吧?”

他点了一下头。

素赶紧也点头。

芸又严肃地说:“我是一肩挑着对你们双方面的责任,谁若对不起对方,甚至伤害对方,等于对不起我,等于伤害了我。都听明白了吗?”

素抢先点头。

他随之点头,一脸诚信。

离开芸的住处,他说其实电影票是两点半的,说该吃点什么为好。素又没吃早饭,已有点儿饿。一饿,胃又隐隐作痛。

素说:“听你的。”

两人在一家清静的小店各吃了一碗牛肉面。他本想点几样菜的。素说算了吧。于是他就不点了,连要的一瓶啤酒也退了。他听话的表现,使素觉得自己宛如家长,心理上顿获异样的从未有过的满足。

小吃店离电影院不远。两人吃罢,溜溜达达地往电影院走。起初是素跟着他的感觉走。她暗想,既然他已是自己的一个贵人,而且是自己预先作过必要的了解,又当面“考核”过的一个,就跟着贵人的感觉走吧。却不知怎么一来,变成他跟着素的感觉走了。

在过街天桥前,他驻足问:“是从这儿过天桥,还是在前边过地下通道?”

素说:“我不喜欢过地下通道,还是从这儿过天桥吧。”

于是他拉着她的手踏上天桥的台阶。

素的手,第一次被一个男人拉着,而且是一个刚刚才见过面的男人。她的手刚一被他拉住时,心脏速跳了一阵。全身的血液,仿佛由那只手开始,一下子循环得慢了似的。循环到另只手,已经变活了。脸上的血液却恰恰相反,连自己也能觉得,把脸儿烧红了。她下意识地抽了一下手,他便松开了。

她歉意地说:“对不起,我不太习惯。”

他体恤地说:“没什么,能理解。”

下了天桥,没往前走几步,他问:“我有点儿渴,你呢?”

素说:“我也是。”

“你看那儿有家冷饮餐厅,电影院里也有冷饮,咱们在哪儿解渴?”

“还是在冷饮餐厅吧。”

于是,两人双双进了冷饮餐厅。

“吃冰淇淋,还是喝点儿什么?”

“冰淇淋太甜了,还是喝点儿什么吧。”

“喝什么?”

“我来杯雪碧吧。”

“那,我也要雪碧。”

两人喝罢雪碧,他吸了一支烟。他吸烟时,素望窗外,其实是从茶色玻璃上,间接看他吸烟的样子。素希望将来的丈夫是不吸烟的男人。却希望将来的丈夫像坐在对面这个男人一样,凡事听自己的,顺着自己。她暗想,那才好。

离开冷饮餐厅,经过一家小通讯器材门市部。

他又驻足,征求地说:“时间还绰绰有余,我想进去瞧瞧。”

素说:“可以。”

素说完之后,猛地一愣,暗想这叫什么话?素,你以为你是谁了呀?就是他老婆就是他妈,也没你这么说话的啊!难道你说不可以,人家就不能进门?

她赶紧又说:“我也想了解了解有什么新产品。”

两人进去后,“尼尔采”并不逛,并不旁顾,直奔一柜台而去。显然,那里是他来过的。素跟着他到了柜台前,才见是卖BP机的。

素明知故问:“你要买?”

他说:“给你买。”又扭头看着她,反问:“芸没跟你讲过?”

素说:“讲过的。讲过BP机的事儿。”她撩起衣襟指指腰际,低语:“你看,我已经买了。”

“多少钱?”

“不贵,才一百多。”

“你哪儿来的钱?”

“向芸借的……”

“这怎么行!该我买的!”

于是他从钱夹里抽出两百元钱,往素手里塞。素哪里肯接呢?在服务员小姐的冷眼旁观之下,两人你给我拒的,都涨红了脸。最终,还是素被女服务员小姐瞪得难为情,只得接了。

……

他们看的是老美大片《垂直惊险》,尽管是大片;尽管是老美制造的惊险;尽管放映厅是立体声的,沙发坐儿;从炎热的外边一进去,凉沁沁的,使人浑身上下顿时为之一爽,但却只坐了三四成的观众。如果是和别人看电影,比如没毕业时和同学,比如毕业后和芸,观众越少素心里会越加暗喜。因为那可以随时换坐位也不至于影响他人。有次素和芸看一部午场的国产电影,算上她俩才五六个人。灯一黑仿佛就她俩似的。素说没坐过专车专机,却总算看上了专场电影。芸则说她俩像最高级别的审片官员了。影片结束时,素还在很酣地睡着,是芸把她推醒的。可和一个才见了第一面的男人一块儿看电影,不知为什么,素却希望座无虚席才好。她有种近乎惴惴不安的感觉。灯一黑,那种感觉更强了。倒不是怕他在黑暗之中对她非礼。素觉得他还不至于是那么轻薄的男人。何况毕竟是在电影院里。前后左右毕竟还有一些观众。倘素不悦,他是强暴不了她的。这一点虽然明摆着,但她心里那种惴惴不安就是驱之不去,像毛虫一样蠕着她的心。怕黑暗中她和他之间会发生什么不堪之事。

电影刚演了十几分钟,素有几分预感的事果然发生——他的一只手伸向了她,放在她膝上。那天素穿的是长裤,不是裙子。否则,她想,他也许会撩起她的裙子。素对他的手佯装不觉地接受了几分钟,终于还是感到不习惯起来。她用自己的手,将他那只手放回他膝上去了。过会儿,他的手又伸过来,握住了她的手。她尝试着抽了两次,都没能抽回。转而一想,他们的关系已然那样子确定了,自己又不打算毁约,何必在乎被人家捏着一只手呢?何况他是自己的贵人,是保障自己顺利考研读研的衣食父母一般的人啊!何况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被他握握也没别人的眼睛注意着啊!自己也不能对人家太那个了呀!这么一想,就乖乖地任由他握着,不再抽回了。她即顺从,他则适可而止。只不过由一只手握着她的手,变为两只手上下合捂着她的手。如同捂着一只蚂蚱之类会蹦的昆虫。却也就那样而已,再没什么得寸进尺的举动。当然也不仅仅是捂着。他的眼睛一边盯着银幕,一边把玩她那只手。一会儿将她的手指依次折屈,一会儿又将她的手指依次掰直。电影散场时,素那只手被弄出了一手心汗。素的表情并没因此而不自然,却看出他倒有点儿不好意思似的……

他说:“到我住的地方去吧!”

素说:“不了,改日吧。”

希望他能照顾她的感觉。

不料他说:“就去我那儿坐坐,我不久留你。”

话语带点儿请求的意味,也有点儿坚持的意味。素犹犹豫豫地还没来得及表态,他又说:“你总得知道我住在哪儿吧?以后我不能反过来到你那儿找你吧?那对你多不合适?”

他一副设身处地替素着想的样子。

素感到他的坚持是理由完全正当的坚持,于是点点头,低声说:“那好吧。”

于是他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尼尔采”住的是一套两居室。那楼的外观已很老旧,地处三环四环之间,偏近于四环。装修过,墙漆还新着,大概也就装修不到两年光景。他住得却相当杂乱,被子根本不叠,就那么省事地一卷;旧报俗刊堆得扔得哪儿哪儿都是;窗台桌面的灰也久日未擦了。总之一切一切都符合一个没有自理意识,或虽曾有过,后来不知为什么丧失了进而连自理的能力也一并退化了的单身男人之住所的显著特征。然而素还是细心地发现,在自己之前,有别的女性光顾的痕迹。因为在抽出一半的桌子抽屉内,有一个打开的粉盒,里边一应化妆什物俱全。“尼尔采”倒十分敏感,见素朝那抽屉瞥了一眼,立刻省悟到那抽屉里有不该被素发现的东西,走过去,用背一抵,将抽屉抵上了。

他请素在沙发上坐下后,就那么抵桌而立,侧脸俯视着素跟素说话。说真不好意思,最近忙,没心思收拾,让素见笑了。说以后她接到他的传呼,那么他一定是在这儿期待着她。说既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确定,他一定会好好待她。而她来了,也应该像女主人那样才对……

素被他俯视得又不自在起来,反客为主地说你坐呀!

他摇摇头说,在芸家,在冷饮店,在电影院里,加起来坐下三四个小时了。回到自己家里,倒愿意站会儿了。

他既不坐,素便一心想赶快起身离开。

她又说:“差点儿忘了,我还没告诉你呼机号呢!”

他说:“对了对了,告诉我吧。要不我想你了,又得通过芸找你。”

于是转身拿起笔,在一页纸片上记下了素说的号码。

他说“想你”二字,说出很强调的意味。仿佛他们是特别亲密甚至亲爱的关系,即将长久分离。

素脸红了,以叮嘱的口吻说:“就记那么一张小纸片上,可别弄丢了。”

他说:“怎么会呢。你一走,我就背在心里。这个号码是一定要熟记于心的。”

素说:“那,没别的什么事儿,我告辞了。”嘴上这么说,却不起身。问从他那儿回自己的住处,该怎么坐公交车?

他说别坐公交车啊,那转乘来转乘去的,回到她那儿要两个小时左右呢。说还是打的吧。一个月里才到这儿五次,总数也不过才花一百多元钱。

素说那我可舍不得,一百多元对我很重要。

他说,难道时间对你就不重要了吗?我知道对于一个准备考研的人,能节省几小时的话,花一百多元是值得的。

素却说,不,还是一百多元重要。

她心里暗暗有些生气。她想,我若接到你的传呼,我的时间从那一刻起还是我的吗?就算我打的到你这儿了,我还可能在你这儿看书记笔记吗?我用三个小时才赶到你这儿,那浪费的也是属于了你的时间!我才不会因为你用短信号传给我“想你”两个字,我就出门打的,风风火火地为你的需要支出一笔出租费呢!我此刻兜里连打的的钱都不够了你他妈的知道吗?

“我兜里的钱不够打的了……”素顺口竟将心里想的话说了出来。

“是吗?唉,你这种求学精神,也真是……”

他一脸的同情,同情之中包含着肃然起敬。

素打断他道:“不是什么求学精神,是求生存的精神。房东前天又提醒我该交房租;借芸的钱,也答应了她尽快还她的……”

他又替她长叹一声。

“那一千八百元钱,我的意思是……芸跟你交代过没有?……”

素终于不得不提。脸一直红到脖子,红得几乎要从皮肤下渗出血来。

“啊,她交代过,交代过了。她说该分两次给你,月初九百,月底九百。可我想,何必那样呢!……”

于是他从腰间摘下钥匙串,打开另一抽屉的锁,从中取出了一个崭新的信封,那是某杂志的信封……

素的眼看着信封,像一只馋猫的眼看着一条鲜鱼。

“给你,不是九百,是一千八。”

“这……这……要不还是按芸向你交代的那样,先给我九百吧……”

素的一只手伸过去,欲接欲拒的样子。她反倒非常的过意不去了。

“按芸说的那样不好。一位自我放逐的先锋诗人,一名为了生存而求学的贫困女学子,咱们俩应该相互体恤。”

他弯腰抓起她一只手,将信封放在她手上。她的手感觉到了些微的分量。那是一千八百元钱的分量。她暗想,大约三百克重。她本能地轻轻攥了一下,同时判断出了那是一沓钱在一个崭新的信封里应该有的重量。那沓钱肯定也是崭新的,否则边缘不会有那样一种具弹性似的硬度。那时刻,直至那时刻,她才承认了他确是一位贵人,一位真正的贵人,她命中的,像一切出现在解危救难的别人命中的贵人一样。看上去仿佛其貌不扬,但对别人的命运的转机产生重大影响。某些情况之下,甚至可能直接就是仁慈的上帝所派遣的,化了装的神礻氏。甚至可能直接就是上帝本人。

她的脸又红起来,又发烧起来,由于激动,那种竭力想要抑制不使外溢的激动。她侧转头,仰望着他,目光不禁地开始流露出一种柔情。

他也正俯视着她。他的眼神也异样起来。分明的,是欲念所至。

他说:“别点了吧,不会错的。”

她说:“当然不点了。当然不会错。”声音很低,喃喃地,流露着对他的话所作的娇嗔般的反应。

他微笑了一下。

而她又说:“我信你。难道你还会用一沓白纸骗我不成?”

结果他笑出了声。

她也不禁地笑了,感到自己的话说得太露骨,难为情。

“瞧我这里乱的!”

他不知为什么,忽然开始收拾起房间来。扫一下床,擦一下桌面的灰,像要转眼就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却顾此失彼。

“我得走了。”

她低声说着,缓缓站起来。

“走?”

“你说过的,不久留我。”

他愣愣地望着她。

“今天不能算。今天……我毫无心理准备。我没经历过这事儿……下次你呼我……我……我就是你的……”她一说完,拔脚便走。

“等等。”

她已走到了门厅。

他几大步跨到门厅,瞪着她,仿佛她偷了他的什么宝贵东西。

“别这样看着我……我害怕……”

她的声音细小得如耳语。

他猛一下子搂抱住她,企图吻她。

而她不但深深地低下头,且将头左右扭动。

他将她挤到紧贴着墙了。他腾出一只手,横按她的额。那是有几分粗暴的做法。于是她的头被按在墙上,动不得了。

“别这样。求求你……下次一定……”

她快急出了眼泪,其声哀哀。

他的唇已凑近着她的唇了。听了她的话,他忽而不忍了。

他只在她眉心轻吻了一下。

他替她拧开了门锁……

素走在路上时,又不免责备自己。他不就是要吻自己吗?为什么都不许他?自己那样对他公平吗?……

素从小长到大第一次打的了。车费比自己估计的要高。二十二元。付钱时,不禁说了几句抱怨的话。抱怨北京的大,抱怨北京交通的堵塞。说如果在长春,最多十四五元。

司机说:“那你不在长春呆着,还来北京干什么?”

一句话抢白得她干眨眼睛。

晚上素破例没看哲学书,而看一本色情成分很大的外国畅销小说。她情绪特别好时才看闲书。她因已经有了一千八百元而情绪特别好。

没看多一会儿,素睡着了。衣服没脱,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才见昨夜没关灯。她从此觉得自己似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以往她常失眠。她终于享受到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幸福了。

素在小摊上吃过一根油条喝过一碗豆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心情迫切地到邮局去给母亲寄了六百元钱。一回到家,她就伏在桌上给母亲写信。告诉母亲她找到了一份每月两千元的工作。如果她表现得好,不但准备考研这个阶段会在北京生活得不错;考上了,读研的两年也肯定会生活得不错。告诉母亲北京是可以在职读研的。劝母亲千万不要担心她什么,而她最担心的是母亲的身体。劝母亲不要再强干那么多家钟点工了。干一两家就可以了。她说,在以后的一两年内,她几乎可以保证每月都给母亲寄六百元钱……

她废了几页信纸。因为泪水滴在信纸上,自感欣慰的泪。但那也不愿使敏感的母亲发现信纸上有泪痕啊。

素没再换租住处。她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学芸那么奢侈的好。毕竟,暂时无忧无虑了,她因而有好情绪将那一间平房收拾得更加整洁,一切摆放得更加有条不紊……

她收到了“尼尔采”的两次文字留言——“你好吗?关心你!”“祝你快乐,何必非在生日”之类。她没回电话,认为大可不必。因为他们的君子协定中没那么一条……

一个星期后,她第一次收到了他的正式传呼——“想你!等待着!”

她去了。再也舍不得花钱打的,怕比二十二元还多。他是晚上七点多传呼她的。到他那里,已快八点半了。他的房间也整洁了。他说是雇钟点工打扫的。两个小时,十元钱。说他所付出的十元钱,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币在国内币值的坚挺。

素听了,心一疼,像被锐器划割一般。

接下来她向他奉献了自己,很义务地,无怨无悔地。之前几乎没有什么铺垫。因为他是那么迫不及待。像要以自己的迫不及待,证实他真的有多么想她。由于几乎没有什么铺垫,在她这方面,就毫无相应的冲动。毫无。只不过老老实实一声不吭地任其作为罢了。她之所以能够那样地听凭摆布,全靠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再默默地要求自己。她没料到,并不强壮的他,要起来那么凶猛,竟能那么持久。素以为该结束了,他却又一遭亢奋蛮进……

素便又一阵疼,肉体。

素流血了,心也是。

素流泪了,不知不觉的。

她紧咬枕巾一角,忍着。

她想到了母亲。如同替他打扫过房间的不是别的一个做钟点工的女人,而正是自己的母亲。而母亲清楚,在自己亲手打扫过的房间,自己的女儿将被怎样。所以才打扫得格外认真,格外仔细。是的,他没说错。他那十元钱花得很值。哪儿哪儿都一尘不染……

终于结束。他仍伏在她身上,用自己的指尖抹去她脸颊上的泪。

他说:“我理解。”

素说:“你什么也不理解。”

素的眼泪又往下流。

他坚持说:“我理解。”

素问:“那又怎样?”

他反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其实一点儿都不合你意?”

素只有沉默。

素明白,自己再也不是从前的素了,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如此。虽然她已全盘接受了芸关于所谓贞操的观点,或曰哲学。细想想,可不就那么回事儿嘛。但她还是有种怅然若失之感。好比一件什么东西,别人说很普通,自己也不再珍惜,也随着认为很普通,然而一旦被掠夺了去,仍如秀发遭剪,且是贴颊的那一缕,从根部。对于性事,素自然也是在心里暗暗向往过的。她在这方面没什么问题,不冷淡。像她的大多数女子同龄人一样,她的向往极富想像色彩。但那一种想像之中,还是保留了足够的浪漫元素。哪怕谈不上什么浪漫,却毕竟是不失缠绵不失温柔的。那是素的一个梦,梦中之梦。耳鬓厮磨、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心心相印,是她对那梦中之梦所寄托的一份人生甜蜜。她认为那该是人人有份的,体现着上帝普遍赐给众生的仁爱。

“尼尔采”撕破了她的梦中之梦。

“尼尔采”改写了它的情节和情境。

他的改写没有细节。

他使它更像一件仓促开始草草收场之事,之间的过程却又特别的长,特别的单调。如亲自下厨的主人毛手毛脚忙忙乱乱而又非排场一番不可,所做的一桌菜,却没有一道是正味儿。“尼尔采”不是素向往的梦中之梦的男主角。

这一点是使素感到完全不对头的一切原因的主因。

她内心里最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从见到他那一刻起,她就清楚地明白着。她想不正视,想回避。想欺骗自己那纯粹是某种意识性的原则。只要意识改变,原则也便不成其为一种原则。想说服自己那并不重要。但是当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她又最清楚地明白,那主因是重要的。正因为它是重要的,她的心所感到的疼,比她的肉体所感到的疼还要疼。

他的话告诉她,他不像她希望的那么傻。也许恰恰相反,他心里比她还清楚还明白。

于是素不仅怜悯自己,也怜悯着他了。觉得他的清楚明白,对他的贵人地位进行了一次无情的轰击。

她的手摸索到了他的一只手,轻轻握了一下,低声说:“别胡思乱想。”

除了她的手有那样的举动,她仰躺着的全身如石而陈。

他也是。

他低声说:“你没回答我的话。”

“你多心了。”

她答非所问。她只能答非所问。她觉得自己的不坦诚听来是那么显然,但她决定一味虚伪下去。首先用虚伪保护他,保护他的自尊心。进而也间接地保护自己。坦诚将使他俩同时受到严重的伤害,她深谙此理。

她又说:“你何必多心呢?那不好,很不好。”

她企图要求自己说:“我爱你。”

怎么也说不出口。

退而求其次,又要求自己说:“我喜欢你。”

张了张嘴,还是不能。

她终于克服困难地说出了一句心里话,而那句话是:“我感激你。”

觉得不够安慰他,又说:“你是我命中贵人。”

觉得还是不够,再说:“没有你的出现,我现在的境况肯定很难。”

这句话是素的肺腑之言,听来已说得比较由衷了。

她随之将他的手放在自己唇上,吻着,吻着。吻得挺有感情,但绝不是柔情。

他说:“我刚才是不是像强……”

她立刻明白他要说自己像什么,急用他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压在他的嘴上。

素没如他所愿留宿下来。

她无论如何也要走。

她回到她的住处,十一点了。她庆幸自己赶上了末班车,省了二十元。

她倒头便睡,软如塘泥。

第二天上午,素再次被他传呼。“速回电话”一句后,是三个带惊叹号的“急”。

他在电话里开门见山地说,她走前忘了给她服避孕的药了。说怕她怀孕。说他替她买了整整一瓶。叫她别紧张,那药几天内服也有效的,是新产品。问是亲自给她送一趟呢,还是她去他那儿取?

素将话筒紧紧贴在耳上,左右四顾,怕他的话被别人听了去。她甚至不安地回了一下头,却吃惊地发现身后果有一个男子,手中摆弄着话卡,不耐烦地也等在那个路边话亭旁。

她简短地说:“我明白,你别操心了。”将电话一挂,低着头逃之夭夭。像一个偷了超市东西的人侥幸通过验货卡……

明白是明白的。那话一听,初中女生也明白。但素一时还是不知该怎么替自己操心。她不愿让他来给她送什么避孕药。于她一方面,这是自然的。她尤其不愿他出现在自己“家”里。尽管事情的性质和已婚女人在自己家偷情完全不同。可也不能在马路上一给一接那种东西呀!自己去买?自己又怎么好意思去买?

她没了主张,就给芸打电话。

芸在电话里说:“他这家伙!”

她说:“你别这家伙那家伙的了,你快告诉我怎么办吧!”

芸在电话那端咯咯笑。

“你还笑!”

“不过是怀孕不怀孕,又不是马上要生了,至于急成那样吗?”

一个小时以后,芸大驾光临到她的住处。各种各样避孕的药,都给她带了些。

她过意不去起来,因芸又一次为自己破费。

芸说别客气,都留下吧都留下吧。

听来像男人说烟酒不分家,抽吧抽吧,喝吧喝吧。

芸还说反正也不是她自己的钱买的,是她的那一个贵人买的。

芸笑道,自从告别了处女身,不知为什么,弄成了一种古怪的收藏癖好,对各种各样避孕的药,总想收藏一点儿。对新产品,尤其情有独钟。如同从前年代的少年们喜欢收集形形色色的烟纸,或少女们喜欢收集形形色色的糖纸。

芸有一个观点令素听了又一番刮目相看。

芸说:“现而今的时代,中年妇女买避孕药确实是让别人犯寻思的事,我们这种年龄的买,不但是正大光明之事,简直是天经地义之事!我们不买谁买?我们不用谁用?反过来的时代,不是太不正常了吗?让那样的时代见鬼去吧!”

素觉芸说的话很不正经。但不得不暗自承认,又很哲学。芸倘若学哲学,将来必有望做哲学家、哲学教授。而自己当初若分在了历史系,肯定不至于落在目前这么一种不尴不尬的处境。因为芸的心太高,人生目标也就高不成低不就的。而自己特别现实,当哪一所北京中学的历史老师,便一辈子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了。尽管一名外地大学生想要当北京哪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那也得托很硬的关系,有很近便的后门才行。

芸的话说完,素眯起眼瞧着她,满脸的肃然起敬。

但素说出的话却也与表情不相对应。她说:“你真不要脸。”

她一说完,自己先愣住了。一时不能明白,自己何以会说出那么使任何人都难以担载的话,而且根本不是开玩笑那种语调。

芸当然也愣住了。

芸那双本来就不小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芸呆呆地瞪着素,脸刷地红了。倏忽间,红晕速退,转为苍白。

芸的唇在哆嗦,双手在抖。

芸猛地站起,昂头向外便走。芸转身时,素看见芸眼里泪光闪闪。

“芸,芸……”

素叫着,几步抢在芸前边跨到了门口。她挡在门口,反手插上了门,这样,她就和芸面对面了。

芸的眼泪,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一滴接一滴,滚过双颊,落在衣襟上。

“芸,别生气,你千万别生气啊!我不是想那么说的,那也不代表我的心里话呀!我其实是想说你真不害羞来着。你知道我是感激你的。我是个好赖不知的人吗?你还不许别人顺嘴说错了一句话吗?还不接受别人的道歉吗?”

素一句接一句,很快地说着说着。总之重复地说着些悔之不及的话。

芸始终在瞪着她,始终流泪不止,始终不言语。

素说着说着,自己也泪流满面了。仿佛只要芸口中不吐出一句原谅的话,她就将一直反复地那么说下去;一直和芸比赛下去,看谁的眼泪最后流干似的。那情形,真有点儿杜鹃啼血的样子……

素不仅流泪,而且哭泣了,却仍说。

她双手已捂在脸上了,还说。怎么说也超不出那几句话的内容。她的背,紧贴门,随着双膝的弯曲,缓缓地,缓缓地下滑。在她就要哭着说着跪在地上的时候,芸伸出一只手抓住了她一条胳膊,结果她没跪下去,又站起来了……

“素……”

芸轻轻叫了她一声,张开双臂,一下子紧紧搂抱着她,也悲哭难抑……

两个可怜人儿就那么相互搂抱着在门口哭够了一通儿。接着你给我抹一把泪,我替你抹一把泪的。再接着,都不好意思地笑了。遂和好。

芸关心地问素,和“尼尔采”之间的感觉怎么样?

素诚实地回答,不怎么样。没什么好的感觉。但也不至于不好到不能继续那一种关系的程度。

芸说,要不,换一个?

素不禁又是一惊。

芸说素你别那样看着我。我不是坏女孩儿,我不是皮条客,更不至于堕落到靠干那种事儿拿回扣的地步。我不过为了眼前的生活,以后的人生,迫不得已先闯市场罢了。世上有我们这样不靠贵人相助就衣食无保的女大学毕业生,就有渴望获得我们的安慰肯于大方回报的男人。双方的需求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那些男人备感缺失的也不只是性事。解决性事在中国已比较地容易。百八十元一次,在不少地方就可以解决。他们备感缺失的——芸停顿了一下,一只手伸向素的脸,轻托素的下巴。斯时素低垂着头,默听,一缕长发掩面。而素的一只手,在床上划字,划三角。芸托她下巴的手,托得很优雅,不似些个男人那样,用拇指和食指钳住对方下巴,钳疼着对方的颏骨硬往上托,粗蛮的举动。芸是用手心托素的下巴,轻轻地缓缓地往上托,如同举高一个球,不小心会掉了,掉了会失去什么比赛奖品似的。当素的脸被渐渐托平,她们的目光就对视着了。

芸问:“你是在听着我的话吗?”

素答:“是。”

“我认真说,别人不认真听,我就觉得自讨没趣了。”

“我也是的。”

“那你真是在认真听了?”

“嗯。”

素的脸保持正对不动,乖乖地任由芸的掌心托着。芸眯起了她的双眼,看素的样子,便有几分端详的意味。

素却大睁着双眼,眼珠都不转一下,也不眨。

芸自言自语地说:“素,其实你挺经得住仔细端详呢!标准的鹅蛋脸,杏核眼。眼皮儿单得那么薄,瞧谁,使谁觉得你是在睥睨谁。素,你挺有一股特别的女人味的。”

素嘴角微微一动,似笑非笑,表示出一种由衷又感谢的谦卑。类似芸的话,素也听别人当面或背后说过。只不过从没有像芸说得那么具体。而“经得住仔细端详”,是几乎一致的说法,也是素听到过的别人对她的容貌的最高评价。是她身为女人不十分沮丧的理由之一。

“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你说,他们备感缺失的……没说完。”

“我自己都忘了,还得问你。对,是说到那儿了……他们备感缺失的其实有时也是咱们女人的柔情,往往更是柔情罢了。哪儿哪儿都获得不到,便以为自己要的仅仅是性,只不过是性。所以呢,你若不愿自己在性方面代价太高,那你就只能多给他们些柔情。好比母亲厌烦了已经长牙的孩子还整天磨在身边闹着吃奶,那么只能为孩子将饭菜做得合乎胃口一些。我这可不是存心教你坏。我是在传授经验啊!否则,我们苦读了四年,又找不到工作,家庭又供不起我们继续考研,我们可怎么办?”

素说:“是啊,我们。”

说完,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芸告诉素,自己的经验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更不是经别人传授的,是实践中来的。

“你是学哲学的。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你应该比我懂。我靠了我的经验,少义务了许多次。不过他们也不大会不高兴,往往也应付得他们挺满足的……”

芸说到这儿,同样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们?”

“我们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啊。有时我们一厢情愿地指望关系长久,兴许对方还索然了呢。回到开头的话,我再郑重地问你一句,换不换一个?”

“……”

“这没什么忸怩的。你若觉和他太委屈自己了,我出面替你了结。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

“说话呀!”

“我……不换了吧!就他了……”

素又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芸则又眯起了她的双眼,又端详起素来。

于是芸接着开始评说“尼尔采”的优点。说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比较专一,不搞多边关系。说他即使有那个野心,也没那个实力。

“哪个实力?”

素竟显得很敏感。

这次轮到芸被问得一愣,但那只是瞬间的事。

芸随即笑了:“瞧你往哪儿想去了?想黄了吧?我是指他的经济实力。”

芸还认为“尼尔采”比较诚实。在以后的关系中,是绝不至于欺骗素的……

到今天,素和“尼尔采”的关系已经快半年了。素已在他那儿留宿过不少个夜晚了,大约总有七八次了吧。有时是出于照顾他的愿望,有时是担心赶不上末班车,偏回去就得打的。而打的又舍不得花钱。素对于在他那儿留宿已习以为常。他那儿有暖气、有热水器。素的平房里两样都无。如果她回去晚了不生火,四月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像在冰窖里。她半夜多次冻醒过。在他那儿留宿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痛痛快快地洗热水澡。有几次她留宿,目的只不过为洗澡。但是他却从未到她的住处来过。不是他无此念。事实上他提出过,照例带点儿请求的意味,都被她婉拒了。芸传授给她的经验,也就是以多些的柔情折成性的给予的经验,几番尝试,均告失败。失败的原因不在他那方面,而在她自己,她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从自己心里挤出哪怕少许柔情。她甚至暗暗怀疑过,自己作为女人是不是根本缺少柔情?她最大限度,只能要求自己在和他共处的时间里,尽量对他待以平常心。好比一个老太婆全面包容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的老头。没有了脾气,也没有了亲昵。甚至连主动的话语也不多,有的只是义务,被岁月打磨得习以为常了的义务。而且,那么善于将每要形成的对立情绪和心理,彻底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处之泰然,处之淡然。就是没有柔情。于是便干脆在和他做那种事时,还是简单地回报以性了事。但是她婉拒他打消他光临自己住处的念头的经验,却相当之丰富起来。

素曾对他说:“给我留一处单独享有的人生的港湾,成全我。让我拥有完全属于自己,而对别人是禁区的一个空间,好吗?我特别需要那样一个空间。如果你能理解我,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你。”

她的话,也带有请求的意味。不是带有一点儿,而是非常明显。

结果他就不忍固执了。

结果他说:“那么,理解万岁。”

以后他再也不提想去她的住处。

素竟真的有些发自内心地感激“尼尔采”了。她因而在以后的一个月里,反倒主动多到他那儿去了三四次。并收拾屋子,为他洗这洗那,命他买东买西,以便为他做顿好饭菜。那时她确乎像一位能干的家庭主妇,像一位贤妻。对他的示爱,也能相应地反应给一些温存。比如一个微笑,一次贴脸,几句玩笑。于是他发自内心地感激着了。且显得是受宠若惊的孩子似的。纵然那一种情况下,她也是难以从内心里挤出柔情的。但她又非是逢场作戏虚与周旋。素从不逢场作戏,更不善虚与周旋。不,绝不是那样的,实际上素那时真是愉快的。想像自己是一位母亲,他是她惟一的儿子。虽然他无优秀之点,但他对她的依恋使她感到自己重要。愉快纯粹由感到自己重要而生。却也仅仅就是单方面自生自灭的那一种愉快,以及适当的,有节制的,为了维护良好气氛和良好关系的明智和温存。与柔情实在是没什么关系……

然而此刻他却使素大为意外地出现在她的住处了。他闯入了他不该光顾的禁区。

他违背了他的承诺。还穿鞋在她的床上躺过,吸得满屋都是烟味,不得不开门开窗地换空气。

“你怎么会有我这儿的钥匙?”

素的话听来像审问。

“你上次到我那儿,我偷了你的钥匙,配了一把。”

他说着,又四仰八叉地仰躺于床。

“你!……你怎么可以?!”

他一下子坐了起来,惴惴的,以为素因他那样子躺在床上而生气。

“你那是一种什么行为?!”

素的语调听来特别严厉。

他这才明白素的话另有所指,讷讷地说:“是啊是啊,很不好的行为。我心里知道不好。挺可耻是吧?”

素一言不发,默默瞪他,仿佛与他已无话可说。

“所以,我来向你坦白。”——他从兜里掏出他偷配的钥匙,用掌心平托着。他那只手的五指并得很紧。每一根手指都像手臂一样尽量地伸直。似乎想根本不可能地将手心拱起,以便使她更能看清那一把钥匙。他脸上的表情同时变得极为严肃。仿佛那不是一把普通的钥匙,而是一把储有千万元钱的私人保险柜的钥匙,而他在交付给她保管。

在素看来,他的样子,他的手势,都是那么做作。包括他的表情中的隐隐忏悔,也分明是伪装的似的。

素厌恶地将头一扭。

是的,此时此刻,素对她的“贵人”倏起厌恶之感。在这一个夜晚,在这一个只有芸来过的小小空间里,他的不期而至,令素分外恼火。她多想一进门就躺倒在床闷头便睡啊!他却占据着她的床。她的单人床!

素斯时联想到了另一件事——有天她闲读一本抒情的诗选,读到了一首题为《落叶》的诗。心中一动,为他的诗居然收入那么一本精美的诗选而替他高兴。在他们的关系中,诗是起着维系作用的。却发现自己听他吟诵过的那一首诗,非是他写,而是一位叫羊令野的台湾诗人写的。

素顿觉包裹着他们的关系的绸布剥落了,暴露出了那关系的惟一的形态——赤裸裸的钱钞关系的形态,丑陋而又极为现实的形态。

从那一天起,她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然而她没当面戳穿过他。无论对他还是对自己,她都那么不忍。除了继续那一种关系,她别无选择。

倘不是他,关系还不同样是那么一种关系吗?她认命。

……

他伸直的手,默默地缩回去了,五指攥拢了。

“那,我就留作纪念了。”

他自言自语,遂又将钥匙揣入兜里。

素不理睬他。素吸了吸鼻子,觉屋里的烟味确实淡了,撩起窗帘将窗啪的一声关严了。

他说:“你轻点儿,吓了我一跳。”

素已走到门口,正打算插门。听了他的话,素落在门闩上的手没再动。她暗想,他并没明明白白地说他要留宿下来。自己反而主动插了门,岂不是等于愿意他留下来了吗?虽然以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论,他硬要留下来,也算是他的一种权利。

“你看到了,我这可是单人床。”

素背对他,面对门,尽量以平常语调说她的话却连自己也听得出来,自己的话其实说得仍冷冰冰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什么时候走?

胃还在隐隐约约地疼,头也有些疼。素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在图书馆里啃书本啃到这么晚。如果不是因为胃疼头也开始疼了,素是断不会以丝毫也不欢迎的态度对待他的。即使他不明明白白地表示要留宿下来,素也是会考虑到他的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的。毕竟,他不是一个和她有一般关系的男人。他每个月按日给她一千八百元钱啊!否则,她还能准备考的什么研啊!何况,时间已很晚了……

“其实,我是来向你告别的……”

他的声音很低,很低。

素的手,缓缓地,缓缓地从门闩上垂落了。她一时还没完全理解他的话。仅仅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他也许不至于硬要留宿下来,自己也就大可不必现在便违心地插门。

然而她仍背对他,并未马上向他转过身去。

“我儿子病了……”

“……”

“是白血病……”

素的心倏然一紧。对于白血病,她当然并非一无所知。她之所以本能地感到恐慌,不是由于他的儿子,而是由于自己。

“孩子已经初三了,学习挺好的……可是突然……我买了明天的火车票……我这一去,今后也许再也不会来到北京混了……”

他的声音,使素觉得出乎意料地,不可思议地平静。他明天就要离开北京了,而且,很可能一去不返,那我以后依靠谁在北京考研读研呢?那可是二三年之久须得一门心思苦读的日子啊……素这才明白了自己,原来自己的心之所以本能地恐慌,起因竟是那么自私。

素不由得向他转过了身,几乎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自然,并没有,只不过张了张嘴。

他显然也一直在望着她。见她转过了身,他的目光刚与她的目光接触,便立即有意识地移避开,望向别处。仿佛他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是件太对不起她的事,因而是件特别难以启齿之事似的。

“在北京,无论哪一个阶层,都比生活在中国其他城市要不容易得多。北京的官场比中国一切其他的官场更复杂;北京的商场比中国一切其他城市的商场竞争更激烈;北京的大学比中国一切其他城市的大学收费都高;北京下岗了只拿基本生活费的人,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其他城市少……真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还鬼迷心窍了似的以生活在北京为福为荣……”

素听来,他简直已经是在没话找话地东拉西扯。她哪里还有心思听他说那些!

她冷嘲热讽地问:“这就是你预先不打一声招呼就来到我这里,告别之际想跟我说的?那么不劳赐教,我的体会比你深刻。”

他的目光又望向她了。然而,仍有那么点儿游移不定,不敢正视她似的。

“是啊是啊,我说了些什么呢?是不该说些没用的话……”

他靠床头坐直了上身,苦笑一下,干咳一声,将十指交叉在一起。于是素的目光从他脸上望向他双手,看出这男人的双手在相互用着一股力。显然,他陷入了大的尴尬,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了,真的无话可说了似的。

“如果你来,只不过是为了通告我,我们的……关系彻底结束了,那么你现在可以走了。因为你不必说,我已经完全猜到了你的意图。而且,请你放心,尽管北京是一座不相信眼泪的城市,但我可以不靠眼泪也在北京打理好我的人生。”

素此一番话说得特别快,说得特别酣畅,背过文字稿似的。只停顿了一次,在“关系”和“契约”两个词之间犹豫了一下。她最终放弃了“契约”一词而选择了“关系”一词,是觉得后一个词不仅对于他,而且对于自己的自尊心也有某种程度的损伤。

这次轮到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没说。

一阵对两个人都相当难堪的沉默。

素感到了难堪的沉默对自己的尊严也是一种无形的压迫。

她觉心头暗燃屈辱之火。

她高抬手腕,低头看了一眼手表,以那么一种夸张的大幅度的动作,暗示对方应该识趣地走了。她这样的时候,心内不无自责。她问自己,素,素,你是不是待他太冷太不近人情了呢?毕竟,你和他的关系,是你自己首先的一种人生决策啊。在你和这个叫“尼尔采”的男人的关系中,他并没亏待过你,更没欺负过你啊!而且,你得凭良心承认,他是一直想使你和他的关系朝亲爱的程度发展的呀!

“尼尔采”终于比不过素对难堪的沉默的耐受力了。

他吭吭哧哧地说:“我儿子真的得了白血病,真的。我不骗你。我儿子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医生说最长拖两年……这两年我要……当一位好父亲,这孩子亲近大自然,我一定得陪他全国各个自然旅游景点住住……我……我……”

此时,直至此时,这男人的眼中才刷地一下子淌下了眼泪。

他的眼泪使素毫无准备,也使素更加自责了。

此时,直至此时,素才倏忽间感到,对方是多么需要安慰和怜悯啊。正如她曾倏忽间感到恐慌。而一分钟之前,安慰和怜悯,尤其是她所渴望的。

素不忍看他泪流满面的脸。她低垂了头,小声说:“对不起,我刚才有些不冷静。”

而他说:“没什么对不起的。”比她的声音还小。

又是一阵沉默。他掏出烟盒,想吸烟,瞟了素一眼,见素目光定定地看他,忍住了没往外弹出一支来。他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像卡尺那样卡住着烟盒上下的斜对角,用右手的一根手指不停地在烟盒上画圈儿。

她又小声说:“你实在想吸,就吸吧。”

他说:“不了。”——随即又说:“不惹你讨厌了。”仿佛先说的话她不一定听得明白,于是要来一番自白式的注解似的。素说:“你还是吸吧。”——她说完,一只脚向他迈出了半步,但同时显得那么犹豫,不情愿向他迈出另一只脚似的。而他在望着她,显然正期待着她接近。于是素因自己那会儿的犹豫又产生了自责。觉得自己的犹豫实在是冷漠得有点儿可怕。她轻轻走到他跟前,从他手中掠过烟盒,取出一支替他塞在嘴里,按着了打火机……

“吸呀!”

他这才吸了一口,烟着了。一缕青色的烟雾,熏得素想立刻退开去。

他的一只手抓住了她的一只手。

素欲抽出手。那是一闪念,实际上她没那么做。她的手臂微微后掣了一下而已。她以为他感觉不到的。他却感觉到了,遂将她的手握得更紧。素便由他,且索性在床边坐下。素长长叹口气,之后说:“何必非忍着不吸呢,再开窗放放烟就是了嘛。我不是讨厌你啊。我是讨厌烟味。为了自己的身体,你也还是少吸的好……”

素尽量地语调温柔。企图通过那一种对自己的刻意的要求,将自己留在他心里的冷漠一举消除干净。

他仍握着她那只手。另一只手从嘴角取下烟,斜扭腰,长舒臂,够着往床那一边的小碟里点了一下烟灰,以一种大人向孩子做交代的口吻说:“你听明白,那房子我已经又预交了两年的租金,是为你。我和房主签的一份协议夹在《尼采传》里。还有,我以你的名字,存了一个一万元的存折,是活期的,为你取用方便,也夹在那本书里。我很愿意为你考研做得更多,但我力不从心。”

他的话里竟完全没有了自卑和自鄙。其口吻的变化,使素顿生困惑。那又是一种别人命中贵人的口吻了。一种习以为常了的,他自己似乎从没意识到过的口吻。仿佛没有他的关怀,她的命运不知会落到多么糟糕的地步。尽管这一点基本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素的心还是像被电了一下似的,麻过一缕不快。

素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书架。分明的,《尼采传》确被抽出过,没有很齐地插回。两年内住的问题解决了,而且不必再花一分钱;而且将住上和芸一样的两居室楼房;而且是装修过的;每天想洗多少次澡就可以洗多少次澡了;而且拥有了一个一万元的存折!一万元啊!素清楚,即使那些已获了北京户口,有一份稳定工作了的大学毕业生,普遍而言,最初的工资也不过每月一千五六百元。工资再高的只是极少数。以月薪一千五六百元来说,攒够一万元也非轻松实现之事啊!

素眼望着书架,内心随之涌起一阵大激动,混合着一半大感动。那一缕被电了一下似的不快,如洪水冲击逆向的溪流,将其化为泡沫了。

她嘴上却说:“那怎么行?那怎么行?”

“尼尔采”反问:“怎么不行?”

“我不能接受。我坚决不能接受。”

“为什么?”

“因为……因为……我可以接受你的好意……仅仅接受你的好意……”

“为什么?”

“我不接受施舍。”

“你为什么非要认为是施舍?”

“因为……因为我们的关系……还没到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的程度……”

素已经难以将话说得连贯了。

“还要到怎样的程度?”

“尼尔采”的口吻,更加是别人命中贵人的口吻了。能救并愿救别人于水火的人,大抵以那么一种近乎强迫的口吻力图彻底打消对方的一切顾虑。

“我……可是你的儿子……你比我更需要钱……你特殊情况之下,我怎么能……”

“儿子反正是那么回事了,再多的钱也救不了他的命了。而且我也为我和儿子留了一笔足够用的钱。我毕竟是中国的尼尔采,不是百年前德国的尼采。尼采要扮演丝毫也不随俗的角色。所以他后来穷困潦倒他活该。我是明智的,该清高便清高,该随俗即随俗……”

他又斜扭腰,长舒臂,将烟蒂按灭在小碟里。之后一手掰着另一只手的手指,细数他漂在北京的几年内干了多少“俗事”,一笔笔挣下了多少钱。他说为了挣钱,他甚至不惜为些个末流的“星”们写吹捧文章,而且敢于狮子大张口,索价极高……

他脸上泪痕未干。他那由于烟史太久而变形的嘴角,浮现一抹半得意半自嘲的笑。

素任他喋喋不休,一起身去毅然决然地插上了门。

她重新坐在床边后,凝视着他的脸,缓缓向他的脸伸出了一只手。当她的手指替他抹去脸上的泪痕,接着抚摸他的脸时,他才终于不说了。眼神发呆地也凝视着她,身子像被浇铸了般一动不动。素觉得他不认识自己了似的。

她温柔地、声音很轻很轻地说:“那别走了,住下吧……”

他发呆的眼神仍没灵活过来。

“我要给你……不……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其实是……我想……我要你……”

素喃喃着,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她的一只手,已开始解他的衣扣。

他还是如同被浇铸了一般……

当素醒来时,天已大亮,由于胃疼而醒。起身服过了药,重新躺在床上。一缕明晃晃的阳光,从窗帘没拉严的缝隙挤进屋,照在书架上,相当之集中地照在《尼采传》插齐回去的书脊上。

她这才回想起昨夜之事。他什么时候竟走了呢?她不禁转脸看他睡过的地方,同一只枕的另端,尚留有他的头压过的凹痕,还有从他头上掉下的几根头发,几根灰色的看去很不柔韧的头发。

小碟干净了。

他偷配的那一把钥匙放在小碟里,似乎是供人专用来放钥匙的。

昨夜素和他之间并无性事。她没那种欲望。事实是在素和他的关系中,她从没产生过那种欲望。她一向仅尽两人协议所要求于她一方面的义务而已。尽管昨夜她对他心怀大的感激和感动,但是没有和他发生性事的欲望可言。与以前多次相比,她不过主动了而已,不过情愿了而已。那仅仅是自我要求的促使罢了。他竟也很奇怪地没有欲望。他被动地任由主动了的她脱光衣服,既不配合,也不反对,如同她以前多次的表现。赤裸的素,依偎在侧卧在他身旁,一只手臂搂着他,期待着配合他做一次最情愿的奉献。而他的手臂,却规规矩矩地贴身而放,不拥抱她,不抚摸她,具有同枕不淫,坐怀不乱的高超定力似的,反倒十二分地不情愿似的。是素关的灯。关灯后不久,一阵困意袭来,她睡着了,而且睡得那么酣沉……

素还是困,头脑中闪回着昨夜之事的片刻,心灵里盛装着满满的感激和感动,朦朦胧胧地仰躺着又睡过去了……

她一直睡到十点多才再次醒来。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书架那儿,深怀着又庆幸又急迫又有些受之愧疚的心情抽出了《尼采传》。

那一本书里什么都没有。

她数遍地翻它,抖它,没有就是没有。

她呆住了。

书掉在地上。

接着她一本一本地从书架上抽下别的书,一本一本地仔细翻,没有就是没有。

再接着她将屋里一切可能藏着一份重要的协议和一个一万元存折的地方全认认真真地找了一遍,抽屉、枕下、褥下、墙缝、桌缝、床缝……仍一无所获。她终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昨夜自己被耍弄了。

她受伤害的程度是难以形容的。

她心头腾地燃起对“尼尔采”大的憎恨,还有对芸的友爱的大怀疑。

她愤怒之下推倒了书架。

那一天她没出门,没吃东西。

她病了。夜里胃疼得缩成一团。觉得是胃在疼,也可能是心口疼。

第二天她病了……

素在没人照料的情况下病了三天。第四天她往“尼尔采”住的地方打电话,没人接,打手机,关机。她没有别的想法,只不过想痛骂他一顿拉倒。

却被芸紧急传呼了四五次。她没给芸回电话。她怀疑芸在她和“尼尔采”的关系中,实际上扮演着什么很对不起她的很可耻的角色。

素决定和芸断交。

她回到那平房所在的院子里,见芸伫立门外,一脸的惴惴不安。

她说:“你来干什么?”

芸反问:“你怎么不回我电话?”

她说:“我不愿再见到你了。”

说着开了锁,看也不看芸一眼便进了屋。芸无视她冰冷的态度,跟进了屋。芸一进层,就紧紧搂抱住她,流着泪说:“你不回我电话,可吓死我了!你平安无事就好!就一万个好!就大吉大利!”

素使劲儿推开芸,怒视着芸说:“你那个‘尼尔采’哪里去了?他是个王八蛋?!”

芸低了头回答:“他被公安局押送到一家精神病院去了……”

素愣住了。

芸告诉她——“尼尔采”是在四天前天将明未明的时候,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拘留的。当时他徘徊在一座立交桥上,看上去有从桥上往下跳的自杀倾向。他们审讯了他一通儿,听他的回答怪异荒谬,判断他可能有精神病,便将他押送到了精神病院。经院方进行精神测试,果然是精神分裂了,而且早已分裂了。只不过患的是潜伏期较长的那一种,在潜伏期难以被觉察。但已转化到了发作期。一旦发作,每有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暴力行为……

芸说公安局从“尼尔采”的手机上获得了她的电话,以为她是他的亲人,已传唤过她了。否则,她们蒙在鼓里。

“素,素,天地良心,我当初把他介绍给你,真的不知道他精神方面已经有问题了呀!如果我知道我能那样做吗?我又图的什么呢?我可是百分之百好意啊!我……连我自己也曾和他有过一段那样的关系啊,我……我对不起你,你恨我……我也没办法了……”

芸亦泣亦诉,终于的泣不成声,一转声往外就跑……

素横伸双臂挡住了芸,随后紧紧搂抱住芸。

她们一阵有声一阵没声地哭了个痛快……

十几天后,素租住的房子到期了。她没再租住。芸将她接到自己那儿去住了。

芸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备考,一定要争取考上。

芸发誓地保证:“素,你放心吧。今后,在北京只要有我住的地方,就有你住的地方;只要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只要我芸还剩下一百元,一百元是属于咱俩的!我妹妹已经嫁人了,嫁了个经商的,我爸妈的日子已经不必我再挂念着了。我要当你是我另一个亲妹妹。怎么说我也是每月有一份钱的人,你要给我赎过的机会啊!”

她们一块儿买了些吃的用的衬衣衬裤去精神病院看过“尼尔采”一次。

院方说,除了她们,再没人看过他。说他儿子真的患了白血病。说他肯定是由于收到那封告知的家信,受到严重刺激,精神才一下子彻底分裂了……她们没有见到他本人。

院方说,他属于一名接受福利治疗的病人。一入院病情骤重了。为了有效地治疗,她们还是别见他为好。

往回走的路上,芸说,“尼尔采”其实真的是一个本性挺善良的人。诗也曾真的写得挺有才情。如果一个中国人靠写诗能维生,他是不会变成疯子的。

素默默点头,表示同意芸的话。

“你还恨他吗?”

素默默摇了摇头。

有天下午素和芸照例到图书馆去,远远的就见那儿围了一大群人。走近后听围观者们议论——是历史系的一位博士,从图书馆三层的一个窗口跳下来,摔死了。一所北京的大学曾表示愿聘他任教,不知为什么,又不聘了。本校也曾考虑留他,但一直拖而未决。他想不开,留下封信轻生了……

芸转身就跑。

素跟着跑回芸住的地方——那一天素知道了芸人生的一大隐私——芸和那位历史系的博士彼此深爱。她既隐瞒着他,也期待着他工作以后,有钱将她的肉体从她不情愿的契约中赎出来……

芸因而也病了一大场,多亏有素照料。

芸刚从巨大的悲伤中缓过,素刮了一次宫。

她说不清楚究竟是哪一次忘了服药导致的了。

是芸陪她去的医院。

两天后竟是冬季考研的日子。

芸坐在床边,素躺在床上仍看书,面无血色。

芸夺下了书,忧郁地问:“素,两天后,能行吗?”

素低声而坚定地回答:“行。”

两天后芸陪素到了考场外。

那一天北京特别冷,寒风凛凛。

目光镇静地望着那些男男女女的竞争者,素在心里对自己说:“芸,一切谢了!”

没人注意她的脸色是多么苍白,也没人注意她的样子是多么虚弱,更没人会想到,她两天前经历了一次怎样的肉体和心灵的苦楚……

她不由得回望芸,并且缓缓举起了手,向芸伸出食指和中指。

芸也向她作出了那样的手势。同时,向她微笑。

那是激励的微笑,也是怜悯的,好像会因寒冷被冻僵在嘴角。

素毅然地一转身,步入了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