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2020年2月18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说起来李炜也没有犯多大的错,只是当着秦月的面说了她和曾副将搞分桃之癖,再加他平时也和秦月不大对盘,便被有仇必报的秦月报复了。

之后,皇帝就直接诏告天下,由于秦月公主心另有所属,皇帝不愿意qiáng迫妹妹,为她的人生考虑,便解除了她同易右丞相的婚约。
虽然许多人都知道是皇帝和易丞相有暧昧,但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大家都为那个体弱多病没有住在皇宫的公主感叹了一番,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朝廷生活依旧繁忙,qíng人之间在时间的磨合下互相了解,关系变得好起来也是应该。
军队里的生活比起繁华的京城是要艰苦很多,但是乐趣也是不少的。
秦月见到两个多月没见的副将,心中的痛快自不必说,望向那遥远的京城,那里的人真的就是记忆了。

第十三章 迁都

承安八年。

封镜城里飘起了雪花,这个地方并不像北方一般的寒冷,冬天很少下雪。
即使下雪,这里的雪花也是温柔的,轻轻地在空中飘dàng着,慢且轻柔地落在地上,落在琉璃瓦上,落在树上,落在水面上……

楚岫从雨竹园里一路走来,身后是打着伞的宫人。
一路走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天祁殿。

从承安元年开始准备迁都,承安二年末皇帝宣布将封镜城修建成大承帝国的都城,然后迁都封镜城,更有利于帝国的治理,达到南北统一。
这件事在朝内乃至举国掀起了一阵风bào,有赞成有反对。
其实,由于工部早就开始考察封镜城及其周边地区,并且已经将新的封镜城设计地差不多了,许多人已经猜测到皇帝有迁都的意思,所以皇帝宣布出来的时候,并没有让人很意外。
但是,北方贵族已经在北方根深蒂固,迁都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好处,反而有利于南方的发展,而南方已经实行了均田制,皇帝也没有将南方分封出来给贵族的意思,对于迁都,他们当然是反对的。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迁都势在必行。
南锦六州原来还担心并入承国后会遭受不公平待遇,之后,均田制让他们放了心,现在,迁都更是让他们安了心,大家向往起百年前天下一统时的富庶qíng景来,南锦六州都拥护迁都,并且愿意出修建新都的人力。
虽然有阻挠,但是皇帝本就是个态度坚决意志坚定的人,他宣布下来的事qíng也就相当于定了。
之后,封镜城开始按着设计动工修建,用了六年时间,这座城市有了最开始的雄伟与繁华。

从承安七年起,许多官员的家眷与家产已经开始往封镜城搬迁,承安八年初,朝廷迁到了封镜,皇帝开始在封镜城向大承帝国的子民发布诏令。
原都城琼英称为北都仍然在发挥着她的作用,右丞相和大皇子留在琼英继续处理后续事务。
迁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封镜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这座将来作为大承帝国最雄伟瑰丽繁华的城市,最开始只是一个空阔的城市,里面的各种建设没有完成,最先搬去的大臣都认为去封镜城是去受苦。北方贵族们甚至将家眷都送回了封地而不愿他们在封镜城去搞初期建设。
琼英城虽然已经被称为了北都,却依旧繁华着,她是北方最大的城市,联系着南北,并且承国已经和突厥建立了商贸联系,而且和更西方的国家有商路来往。琼英在承国和西方各国以及突厥中的重要地位,注定她会一直繁荣下去,即使不是作为一国都城。

皇帝不愿意楚岫跟着自己到没有建好的封镜城受苦,加上琼英必须留下能控制全局且受皇帝信任的大臣,楚岫理所当然地留了下来。
大皇子从十六岁开始参与朝政,到现在已经四年了,他是一个敏而好学,谦逊沉稳的人,皇帝一直有意愿将他立为太子,他做事也很勤勉努力,兢兢业业,由于最开始是跟着楚岫做事,便一直将楚岫当作恩师来敬重,对楚岫也以老师称呼,他的这番作为,其中不乏有讨好楚岫进而讨好其父皇之意,但是,皇帝和楚岫仍然是对他满意的。
这也是他被留下来的原因。既是对他的考查,也是对他的锻炼。

立冬的时候,北方已经雪花飞舞,天寒地冻,皇帝便派了几位心腹大臣去辅佐大皇子留守琼英,召了楚岫到封镜城过冬。

用于搬迁,从琼英到封镜城之间早修了宽阔的国道,以减轻从琼英到封镜水路的压力。
由于天寒,北方的大部分河流都已经冻结,楚岫最开始坐马车,之后才坐船到了封镜,一般时候只用十天的路程,他用了十五天才到,由于受了冻加上舟车劳顿,到了封镜城又病了十几天才好。
等到病好的时候,已经快要冬至了。
这是在封镜城进行的第一次冬至祭祀,是整个皇族的大事,皇帝很在意,礼部忙着准备一切。

楚岫来了封镜城更没有办法闲着,生病的时候也在看折子,和其他大臣商量事qíng。病好了,他还特地将封镜城的每一个地方都走遍了。封镜城的框架构想与大体设计,他是参与了的,根据封镜城的地形特点,将它设计成一座坚固的堡垒,这时候人们崇尚的是方正,街道便是一条条平行线,相jiāo线成直角。

雨竹园是皇宫中外殿群中距皇帝办公殿宇群最近的一个园子,里面修得jīng巧,与外殿群雄伟大气的整体风格相差甚远,但皇帝却坚持要修这么个园子。
楚岫到封镜城后,雨竹园就用来给楚岫做丞相府了,他要处理公务和手下大臣以及他的幕僚商量事qíng时,便在雨竹园里。

皇帝并不会再将楚岫当成他身边的秘书,而是让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丞相。
在有安全感,并且互相信任的时候,一定的距离和各自持有自己的机密,拥有自己的事业倒更能保持两人的关系。

天祁殿是皇帝的办公殿宇群,这里后殿有休息的寝房,皇帝便一直住在这里。
前几年起,皇帝再没有选秀女,并且开始遣散后宫,开始是兰苑里的男宠,然后是宫里地位低没有子嗣的宫妃,之后地位高的宫妃只要没有子嗣也都被遣了。
长大了的公主们尚了出去,其母妃就跟着女儿出去了;满了十六的皇子也都封了王爷住到宫外,其母妃也跟着儿子住了。
到年初迁都到封镜城时,其后宫里就只剩下了小公主的母妃和三皇子、四皇子的母妃加上生了小皇子的凤妃。
皇帝遣散后宫,自然很多人不平不忿,但是皇帝做事一向狠绝,有好几位大臣被削了职,还有死谏的大臣真的磕头死在大殿里,上书骂右丞相的言官被全家流放后,也就没有什么人反对了。
到迁都,皇帝和楚岫两地分开,又开始有大臣耍尽心机给皇帝后宫送美人,不过,皇帝都没有接受,之后,想打这个主意的大臣也都没有原来的积极了。
加上楚岫要向皇帝报告琼英事务,隔一段时间会到封镜城一趟,也解了两人的相思之苦。
过了这么多年,皇帝和楚岫的关系还没有破裂,而且已经发展到皇帝只要楚岫一个人的程度,当年那些要看楚岫笑话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大多数人已经在为这段感qíng持看好态度。
皇帝和右丞相的关系算是大承帝国公开的秘密,过上好的生活的百姓们感激这太平盛世,感激皇帝的治世,也感激为百姓谋福的右丞相大人,他们倒是真心祝福皇帝和右丞相能够美满。

后殿景研暖阁里烧着暖炉,窗户关着,很温暖。
楚岫进了暖阁,就有宫女伺候着褪下了披风,坐在暖塌上将鞋换成室内的厚棉鞋。

“脸这么冷,暖暖脸吧!”皇帝将宫女递上来的热巾帕递到楚岫手上,楚岫擦了擦脸,冷意去了很多。
“就说不要过去了,你还要去。传他们过来不就是了,受了冷又该难受。”皇帝沉着声音有些心疼地说着,端了参茶递给楚岫,楚岫喝了便握了楚岫的手,拿到自己手里暖着。

“雪不是停了我才过去的,没想到又下起来了。”楚岫任由皇帝搂着他,笑着说道。

房间里的宫女太监已经退了个gān净,皇帝抱着楚岫亲他刚刚冻红的鼻子和脸颊。

“我都饿了,早点用晚膳吧!”楚岫被皇帝亲地有些痒,侧了侧头说道。

“那用晚膳吧!准备了人参鹿ròu汤的,你要多喝一些!”

楚岫听到那人参鹿ròu汤,就抬眼横了皇帝一眼,皇帝看他这个小动作倒是欣喜地很,又搂着楚岫亲了亲才将他放了。

第十四章 连理

承安十二年。

承国攻下原南方锦国,轻徭役减赋税,修水渠,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天下清平,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
南方本就比北方富庶,加上国家又大力发展南方,南方虽经过战乱,但十几年的发展让她恢复发展地极好,丝绸,茶叶,瓷器,粮食……南方变成了承国的粮仓和钱库。
相对于南方,北方发展要缓慢地多,北方贵族很多向往南方的气候和山明水秀的风景,迁往南方的很多,国家买下这些迁往南方的贵族原来的封地土地,在北方也实行均田制,北方的农业在改制后也开始有了好的发展。

到此时,朝廷的大部分政务都移往了新都封镜城,而北方琼英则是原来的大皇子后来立为太子的莫诚熙留守。
右丞相于此年年初迁到了封镜城,结束了与皇帝长达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

要说这一年有什么大事,莫过于皇帝向右丞相求亲立右丞相大人为皇后。
这件事让天下哗然。
立皇后本就是一件大事,立男皇后别人就会认为荒谬了,立朝中丞相为皇后,那就是荒唐。
比起立男皇后的荒谬,人们更担心的是朝中势力权利的变化。右丞相一派的大臣都担心右丞相被立后后不能再参与朝中政事或是被限制参政。
即使大家都知道皇帝和右丞相是实质上的夫妻,但是大家以为这两位就会这样过下去了,没想到皇帝居然宣布两人要行婚礼,立右丞相为后。
这怎么也是让天下人意想不到的。

这次立后,反对的人当然有,但是不多,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
因为右丞相大人每日照样上朝,见下属官僚,和幕僚讨论政事,和皇帝商量政事,还有就是和皇帝住在一起,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既看不出他有多么高兴,也看不出他有反对的意思。

大家揣测着皇帝和丞相的心思,人心惶惶的过了一个月后,皇帝已经让礼部算出了吉日,准备祭祀、婚礼礼服之类,准备在这年冬月十五正式立右丞相为后。
这样,大家才急了,言官开始注重言辞的上书劝阻,既不能刺激了皇帝,也不能得罪了丞相,还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立丞相为后是不行的。

不过,皇帝一直不理反对派,为了楚岫,不让这件事染上血腥,他此次行事也改了平时的狠厉,反对的言官一律禁足在家不上上朝,倒没再出现磕头磕死人或是流放千里的事qíng。

皇帝这边是不行的,就有大臣开始去劝说丞相,说了一大堆,从礼仪到人伦到国家发展到丞相的名声和名节到帝王的威仪到史书的记载,能说的都说了,不过,丞相脸上一直看不出他的意思,他认真地听着,到最后也不会表态到底要不要去反对皇帝的荒唐行为。

又过了半个月,楚岫在和礼部尚书谈话的时候,提到即使多了一个身份,也是像别的大臣家里娶了妻室,他在朝中做的事qíng是不会变的。加上右丞相大人是遗孤出身,家里没有别的亲人,对于后戚乱权的问题是不用考虑的,甚至他也没有孩子,也不可能有孩子,太子方面的人也不用担心先皇时候,先皇宠爱易贵妃要废太子立易贵妃之子为太子的事qíng发生。所以,反对的人多,但立场都不坚定,呼声也很弱。

既然丞相已经这么暗示着表了态,丞相一派的人便大力支持皇帝的立后决议起来,那些反对的人孤立无援,加上费力不讨好,除了几个顽固老臣出于礼制问题不接受以外,朝中反对的呼声算是消了下去。

整个过程中,皇帝一直没有理反对的意见,想想即使全天下人都反对,他也能让事qíng办下去。
立后的事qíng一直在准备,到冬月,出于礼制,丞相和皇帝分开了住,楚岫住在雨竹园里,等着立后事qíng过后,就是和皇帝名正言顺的住在一起了。
对于立后,楚岫没有多少意见,他认为立后没有多少必要,但是,皇帝那么热心那么期待而有激qíng,他也就不会反对了。
最后,就这样答应了。
所谓的名声,史书的记载,和爱人比起来,那些在他看来是遥远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在乎的必要。

从冬月十二起,便是各种祭祀和礼仪,十五是正式的册后大典,一天繁琐的礼仪过后,楚岫坐在凤禧宫中凤榻上,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宫中女官分两排伺候在侧,楚岫静静地坐着,等待皇帝的到来,虽然很疲累,但想到他第一次见皇帝的时候是在十六岁的时候,现在,他已经三十四岁了,经过了十八年的时间,世事变迁,两个人还在一起,有时候虽有矛盾,但也都能够互相理解走过来,即使不能理解的,也能够容忍相让。
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八年,特别是这青chūn时候的十八年。
还记得当年自己走进大殿,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睥睨天下气势如虹,他的身影就是那样高大的印进了心里;
还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是那样幼稚,在皇帝跟前就是一个想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小子,算来也是皇帝一步步扶持帮助着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