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2020年2月17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皇帝脑仁都被他们吵疼了,听说老太君来了,想也不想就让她进殿。林淡有罪无罪,可恕不可恕,只管让老太君这个至亲之人去评断,朝臣要吵,也让他们同老太君去吵。

果然,老太君杵着龙头杖走入大殿后,两方人马都安静下来,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老太君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行礼,徐徐道:“你们方才的争论,我在殿外等候时都已经听见了。林淡为何会弑父,其具体情况,想来你们已经在庄王和诸位将领的联名信中看见了,说她枉为人子也好,说她情有可原也罢,都占着理,我也不是来与你们吵架的,只是想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老太君冲诸位朝臣一一拱手,继续道:“忠孝两难全,这句话自古有之。诸位都是文臣,感受必然不够深刻,但在我们武将之家,这却是一道千古难题。忠义与孝道该如何取舍,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不敢置喙,但在我们林家,若是把忠君爱国与恪尽孝道摆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我们必然会选择忠君爱国而舍弃孝道。我林家的儿郎,成年之后都会离开母亲的身边,前往边关打仗,生死都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君主,未曾尽过一天孝。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们选择守卫大家,放弃小家,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才有了千千万万个安定祥和的小家庭。你们难道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吗?当你们过着安稳日子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的付出?为了魏国的胜利,为了匈奴铁骑不踏平我们的山河,我的儿子选择慨然赴死,我的孙女儿选择射杀生父。他们一个是笑着死的,一个是痛着活的,永永远远都陷在这一天。我接到消息的时候同样心痛如绞,但我并不觉得我的孙女儿做错了。”

老太君环视周围的朝臣,一字一句抑扬顿挫:“我相信她始终未曾后悔,哪怕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照样会射出那一箭,因为在她心里,忠君爱国、保卫河山,比孝道更重要。若是没有她那一箭,军心不会稳如磐石,将士不会斗志昂扬,我大魏也不能取得现在的胜利。诸位在弹劾她的时候,必是认为她做错了,必是认为在君主、山河与父母、小家之间,她更应该选择父母和小家。孝道之于你们是重中之重,小家之于你们要远高于河山,我不敢置喙你们的想法,却也不能苟同。我林家的家训传了几百年,始终只八个字——生当忠君,死亦殉国。我们只知有国,不知有家,难道这样也是错吗?”

老太君缓缓跪下,泪流满面地磕了一个头,言道:“我林家世世代代忠君而死,此心昭昭日月可证,求皇上明鉴!”她铿锵有力的话音回荡在大殿内,把一众朝臣羞得无地自容,丝毫不敢去看皇上的脸色。

在这朝堂之上,当着君主的面,谁敢说自己的父母和小家,远比君主和魏国的江山社稷更重要?老太君这番话,无疑打在了所有弹劾林淡的官员的脸上,也令皇帝露出动容之色。

第72章 战神18

朝臣弹劾林淡心狠手辣,应当重罚时,皇帝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连自己的父亲都敢杀,这个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不可重用。但听了老太君这番话,再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皇帝却又恍然意识到——正是因为把君主和家国放得太高、看得太重,他们父女二人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为侍奉君主,报效家国,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样忠心耿耿的人不能用,还有什么人可以用?难道是这些躲在后方享受荣华富贵,又口口声声说孝道重于忠君的人吗?若是把他们放到战场上,恐怕不等战鼓擂响,就已经跑个精光了吧?他们连借口都是现成的,家里还有老父母需要尽孝,不能死啊!

如果全魏国都是这样的人,还有谁去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护卫河山?自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此处,听他们吵来吵去,难道不都是林家儿郎用生命换来的吗?皇帝越想越感动于林家的忠心,再去看那些弹劾林淡的官员,竟觉得他们一个二个都包藏异心、面目可憎!被他目光扫到的朝臣连忙低下头去,连大气都不敢喘。

“老太君您快快请起!林家对朕的忠心,朕如何不明白!您此番话语实在是让朕羞愧啊!”皇帝亲自走下龙椅搀扶老太君,眼角已隐现一丝泪光。此时此刻,他悔得肠子都青了,暗怪自己不该发圣旨斥责林淡并把她召回来。若是边疆换了统帅,还能像她那般忠心不二吗?

皇帝越想越憋气,亲自把老太君送走后便在朝堂上发了一通火,随便找个由头贬斥了好几个弹劾林淡的官员。在朝为官,什么最重要?自是忠心最重要,尤其是在皇子们都大了,夺嫡之争已日趋白热化的时候。

皇帝年事已高,身体衰微,于是处处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们却盯紧了他屁股底下的宝座,并暗中谋划。他难道不会惶恐不安,难以入眠吗?他难道不会日日焦心,时时防备吗?

也因此,他用人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看重能力彻底转向了看重忠心。若非这些朝臣乱进谗言,污蔑林淡,他本不该把林淡从边关撤回来。西征军是魏国人数最多、战力最强的一支军队,牢牢握住这支军队,皇帝做什么都有底气。但现在,没了林家人的西征军,还是曾经那个只忠于君主的西征军吗?会不会被几个皇子暗中渗透并掌控?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上了几个儿子的当,把最有利的一张底牌给胡乱打出去了,顿时悔得肠穿肚烂!